[实用新型]智能配送柜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92934.0 | 申请日: | 2015-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34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马争先;赵天光;孙祖祥;邝耀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F3/04 | 分类号: | A47F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廉振保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配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只能配送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配送柜。
背景技术
冷饮售卖柜主要进行冷饮的售卖,单一整体制冷功能。未使用三通电 动切换阀和单个柜子模式,不利于单箱销售。智能配送柜为单格子柜,使 用单通阀会出现阀太多,影响柜体的整体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更简单的智能配送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配送柜,包括柜体,每个柜体上具有能够 独立开关的多个单元格;智能配送柜还包括制冷装置、控制阀和控制器, 制冷装置还包括冷媒主管和对应设置在每个单元格内的冷媒支管,其中, 至少两个冷媒支管通过一个控制阀与冷媒主管连接,控制器与控制阀连接 以控制控制阀的导通状态。
进一步地,控制阀为三通阀,三通阀的入口与冷媒主管连接,三通阀 的两个出口分别与两个冷媒支管连接。
进一步地,控制器包括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驱动电路与控制阀连接, 控制电路通过驱动电路驱动控制阀。
进一步地,冷媒支管呈U形布置在单元格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配送柜,通过一个控制阀将至少两个冷媒支管 与冷媒主管连接,并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控制阀的导通状态,相比现有技术 能够有效地减少阀的数量,使得智能配送柜的结构更简单。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 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 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配送柜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阀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配送柜,包括柜体,每个柜体上 具有能够独立开关的多个单元格;智能配送柜还包括制冷装置、控制阀40 和控制器30,制冷装置还包括冷媒主管10和对应设置在每个单元格内的 冷媒支管20,其中,至少两个冷媒支管20通过一个控制阀与冷媒主管连 接,控制器30与控制阀连接以控制控制阀的导通状态。本实用新型通过 一个控制阀40将至少两个冷媒支管20与冷媒主管10连接,并通过控制 器30控制控制阀40的导通状态,相比现有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阀的数量, 使得智能配送柜的结构更简单。一般地,为了增加制冷效果,冷媒支管呈 U形布置在单元格内部。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控制阀40优选地为三通阀,三通阀的入口与 冷媒主管10连接,三通阀的两个出口分别与两个冷媒支管20连接,根据 需要,控制器30可以控制阀40使两个冷媒支管20分别与冷媒主管10导 通,也可以控制两个冷媒支管20同时与冷媒主管10导通,还可以控制均 不导通。
控制器30包括控制电路31和驱动电路32,驱动电路32与控制阀40 连接,控制电路通过驱动电路驱动控制阀,从而控制不同的导通状态。
具体地,控制器控制控制阀的控制过程包括上电复位、阀控制、阀校 验三个部分。
上电复位是对电磁阀进行上电复位,确保电磁阀开始工作时,处于完 全闭合状态,以后每次的开度和步数均在此基础上完成,从而保证电磁阀 的精确控制。
阀控制是指阀的工作状态控制,包括全关闭状态、第一个冷媒支管开 启状态、第二个冷媒支管开启状态、两个冷媒支管全开状态,其对应的步 数分别为:Δoff、Δon_off、Δoff_on、Δon。根据当前状态的步数和目标状态的步 数通过CPU计算出需要驱动步数,并根据其驱动原理完成步数的控制。 具体地,控制阀开关与步数关系如下表一所示:
表一控制阀开关与步数关系图
更具体地,例如当要同时打开两个冷媒支管,即同时使两个单元格制 冷,控制器输出控制脉冲,使转子顺时针走36步。如果当前为第一冷媒 支管打开,此时需要关闭第一冷媒支管,打开第二冷媒支管,控制器输出 脉冲控制,使转子逆向走36步即可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929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