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车身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94227.5 | 申请日: | 2015-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0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葛俊夏;王省伟;王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比克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车身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控制及汽车安全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车身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是现代化的工具,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汽车内相应的电控模块及线束增加,使得汽车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下降,成本增加并需要更多资源。目前国内外车身控制系统主要采用以车身控制器为中心的中央控制模块和分布式的车身控制方式。
对于分布式的车身控制方式,它的每个负载(硬件模块)都由与其相对应的独立控制器进行控制,该种控制方式虽然在其出现故障时能够较为容易的维修,但是,该控制方式的硬件成本较高,且不利于车身的精简化,限制汽车舒适性的发展空间。
目前,以车身控制器为中心的中央控制模块,虽然能够较佳地节省硬件成本,但是一旦出现故障,故障不易排查,对故障的定位比较麻烦,使得维修成本较高。如若软件方面出现问题,在软件维修完成后,零部件供应商还需要对车身控制器的所有功能进行硬件测试,整车厂还要进行整车集成测试,使得维修周期较长,进一步了增加维修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出一种电动汽车车身控制系统,解决了汽车线束复杂、故障不易排查以及电源发生非正常掉电的情况从而影响整车安全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动汽车车身控制系统,包括用于产生电压信号和灯具故障反馈信号的输入信号采集模块、用于对智能钥匙的操作进行识别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和检测电源模块供电状态的电子控制单元、负载驱动模块、用于对输入信号采集模块的电压信号和电子控制单元的电信号以及CAN信号进行处理来控制负载驱动模块的中央控制模块、用于对电动汽车提供电源的电源模块,所述灯具故障反馈信号送入中央控制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将故障反馈信号储存起来并通过CAN总线将故障反馈信号传送到CAN网络,所述CAN网络通过CAN总线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将电源模块的供电状态转换为握手信号传送给中央控制模块,中央控制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握手信号控制电源模块。
进一步地,还包括传感器模块,所述传感器模块用于将负载的状态转换为感应信号,中央控制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感应信号对负载驱动模块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用于检测门锁电机状态的门锁传感器,用于检测车窗电机状态的车窗传感器,用于检测外界雨量强弱的雨量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信号采集模块包括雨刮开关、后视镜折叠开关、灯具开关、车窗开关、行李箱开关、中控锁开关、引擎盖开关、一键启动开关、危险警报灯开关,所述灯具故障反馈信号包括转向灯、昼行灯、倒车灯、后雾灯故障反馈信号,所述转向灯故障反馈信号传入中央控制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将其通过CAN总线传送到CAN网络的同时控制相应的负载驱动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中央控制模块为BCM控制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负载驱动模块包括雨刮电机、门锁电机、后视镜电机、灯具电机、车窗电机、行李箱锁电机、喇叭驱动、快充口盖电机、危险警报灯。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集成度高,BCM控制模块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可以直接负载,通过采用BCM集中控制的方式大大减少了车身线束的使用量,节省了汽车空间和整车的重量。
2、本实用新型具有故障自诊断、过流保护的功能,大大降低了整车的故障率,通过对自诊断故障代码的记忆、灯具故障反馈信息代码的记忆能够帮助和提示维修人员在第一时间诊断出故障原因。
3、本实用新型具有电源管理功能,BCM控制模块与电子控制单元共同对电源模块进行管理,减小了车辆行驶中非正常掉电的可能性,增加了整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原理框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原理框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比克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比克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942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壁追踪机器人
- 下一篇:机动车诊断仪的检测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