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韭菜迟眼蕈蚊的养殖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94787.0 | 申请日: | 2015-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2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史彩华;胡静荣;张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 42216 | 代理人: | 周宗扬 |
地址: | 43402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韭菜 迟眼蕈蚊 养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韭菜迟眼蕈蚊的养殖瓶,属韭菜迟眼蕈蚊养殖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韭菜迟眼蕈蚊隶属于双翅目蕈蚊科,幼虫俗称“韭蛆”,主要钻食韭菜位于土表及地下部的假茎及鳞茎。化学防治时药剂不易触及,是韭菜生产中难以防治的重要虫害。实验中评价筛选有效药剂以及研究该虫的农药毒理,都需要标准化试虫。因此,需要对韭菜迟眼蕈蚊进行人工养殖,以便于实验的使用。
目前实验中常使用培养皿、碗、盆对韭菜迟眼蕈蚊进行养殖。由于培养皿、碗、盆的结构原因;成虫羽化后,需采用人工吸虫或机械吸虫方式对成虫进行转移,人工成本大,且会对虫体带来一定的机械伤害,影响其自然交配和产卵,不利于韭菜迟眼蕈蚊的养殖。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结构简单,适合韭菜迟眼蕈蚊养殖的装置,以满足韭菜迟眼蕈蚊生长繁殖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合韭菜迟眼蕈蚊养殖的使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工成本大、成虫转移过程中对虫体存有机械伤害问题的韭菜迟眼蕈蚊的养殖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韭菜迟眼蕈蚊的养殖瓶,它由瓶盖、管盖、成虫进入管、瓶身、黑色瓶罩和培养皿构成;其特征在于:培养皿上活动的装有瓶身,瓶身的上端端口活动装有瓶盖;瓶盖上嵌装有成虫进入管,成虫进入管的上端口装有管盖;成虫进入管的下端延伸至瓶身内;瓶身的上部外表面套装有黑色瓶罩。
所述的管盖上开有透气孔,透气孔内装有透气滤膜。
所述的黑色瓶罩套装在瓶身1/2处的上部外表面。
所述的成虫进入管为锥形体。
所述的瓶身分别与培养皿和瓶盖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韭菜迟眼蕈蚊的养殖瓶,在初次养虫时,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通过成虫进入管放入瓶内。让其在瓶内交配,产卵于培养皿中。待卵孵化成幼虫后,只需将瓶身与培养皿分离,并根据幼虫食量添加食料,再将瓶身与培养皿合上即可。待成虫羽化后在瓶身上端1/2处的外壁上套上黑色瓶罩。此时由于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具有很强的趋黑性,成虫将被吸引到瓶身上端。随后,将培养皿取下,换上新的培养基,去掉黑色瓶罩,成虫自由交配后,将卵产在新的培养基中,继续下一代的生长与繁殖。该韭菜迟眼蕈蚊的养殖瓶结构简单,养殖韭菜迟眼蕈蚊时不需要采用人工吸虫或机械吸虫的方式对成虫进行转移。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人工吸虫或机械吸虫造成的人工成本大、成虫转移不方便且转移过程中会对虫体产生机械伤害的问题,特别适合韭菜迟眼蕈蚊的养殖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瓶盖、管盖和成虫进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瓶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培养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黑色瓶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瓶盖,2、管盖,3、成虫进入管,4、瓶身,5、黑色瓶罩,6、培养皿,7、透气滤膜。
具体实施方案
该韭菜迟眼蕈蚊的养殖瓶由瓶盖1、管盖2、成虫进入管3、瓶身4、黑色瓶罩5和培养皿6构成:培养皿6的上部活动的装有瓶身4,瓶身4的上端端口活动装有瓶盖1,瓶盖1上嵌装有成虫进入管3,成虫进入管3设置成锥形体,能够保证成虫能够从管中顺利的进入到瓶内,且瓶内的成虫不能通过成虫进入管3爬向外界。成虫进入管3的上端口装有管盖2;管盖2上开有透气孔,透气孔内装有透气滤膜7(亦可将透气孔设置在瓶盖1上)。透气孔的开口小于成虫的个体大小,在确保瓶体与外界空气流通,满足韭菜迟眼蕈蚊的养殖需要的同时,又能够防止成虫外逃。
成虫进入管3的下端延伸至瓶身4内;瓶身4的上部外表面套装有黑色瓶罩5。黑色瓶罩5在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羽化后,套装在瓶身4的1/2处上部外表面。瓶身4分别与培养皿6和瓶盖1螺纹连接。
该韭菜迟眼蕈蚊的养殖瓶,在初次养虫时,首先需要在培养皿6内放置5mm厚的固体琼脂培养基。培养基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主要起保湿作用。随后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通过成虫进入管放入瓶内。让其在瓶内交配,产卵于培养皿中。待卵孵化成幼虫后,只需将瓶身4与培养皿6分离,并根据幼虫食量添加食料,再将瓶身4与培养皿合上后,放入恒温培养箱即可。
待成虫羽化后在瓶身上端1/2处的外壁上套上黑色瓶罩。此时由于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具有很强的趋黑性,成虫将被吸引到瓶身上端。随后,将培养皿取下,换上新的培养基,而后去掉黑色瓶罩,此时成虫将回到培养基自由交配,并将卵产在新的培养基中,继续下一代的生长与繁殖。
该韭菜迟眼蕈蚊的养殖瓶结构简单,养殖韭菜迟眼蕈蚊时不需要采用人工吸虫或机械吸虫的方式对成虫进行转移。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人工吸虫或机械吸虫造成的人工成本大、成虫转移不方便且转移过程中会对虫体产生机械伤害的问题,特别适合韭菜迟眼蕈蚊的养殖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947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过河线抬钓鱼竿组合摇座
- 下一篇:一种给昆虫补充液体营养物质的培养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