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瓦斯管道负压取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95635.2 | 申请日: | 2015-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7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胡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凯 |
主分类号: | G01N1/24 | 分类号: | G01N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5100 安徽省淮***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瓦斯 管道 取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瓦斯管道负压取样器,尤其涉及用于煤矿井下瓦斯抽放 管路、瓦斯抽放钻孔等取样工具。
背景技术
传统常见的瓦斯管道负压取样器主要有简易吸气气球、手动取样器、电 动取样器等类型。现有各种负压取样器均存在各自的技术缺陷:(1)简易的 吸气气球使用过程中容易吸入空气造成气体取样的误差,同时无法对负压较 高的管路进行取样;(2)手动式取样器主要采用手摇式或者活塞式,手摇式 携带不方便;煤矿现场采用的活塞式操作要求较多,部分需要双手同时控制 才能完成取样作业;(3)电动取样器携带不方便,需经常充电,且对环境条 件要求较高,容易发生故障。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我们研制了一种改进的瓦 斯管道负压取样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瓦斯管道负压取样器,有效解决上述问 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瓦斯管道负压 取样器,包括前盖1、筒体2、后盖3、活塞4、拉杆5,活塞4设于筒体2 内并与拉杆5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杆6和滑块7,内杆6与拉杆5 连接,滑块7设于内杆6底端,所述前盖1内包括进气管道8、切换管道9 和出气管道10,进气管道8一端与切换管道9连通,出气管道10贯穿连通 切换管道9,进气管道8另一端设有进气入口11,切换管道9设有进气出口 12,出气管道10两端分别设有出气入口13和出气出口14,所述滑块7伸入 切换管道9内。
所述拉杆2中空,拉杆5内部设有上限位装置51和下限位装置52,所 述内杆6上设有挡块61,拉杆5可活动地套于内杆6外,所述挡块61位于 上限位装置51和下限位装置52之间。
所述出气管道10和切换管道9共同所在的平面与进气管道8和切换管 道9共同所在的平面交叉。
所述出气管道10和切换管道9共同所在的平面与进气管道8和切换管 道9共同所在的平面垂直交叉。
所述前盖1与筒体2螺纹连接。
所述后盖3与筒体2螺纹连接。
所述所述拉杆5中部螺纹连接。
所述滑块7与内杆6螺纹连接。
所述切换管道9内壁经过磨砂处理。
所述滑块7表面经过磨砂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瓦斯管道负压取样器主要采用活塞结构,体积较小,人与 装置之间的关系协调,取样操作简单,减少人员劳动强度。各构件之间可以 做到有效封闭,取样过程中的气体交换也只在设备内部进行,确保了所取气 样的准确性。滑块和内杆位于装置内部,不易发生破坏,提高了装置的耐久 度。同时各构件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各构件之间方便拆卸,便于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盖内部管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前盖1、筒体2、后盖3、活塞4、拉 杆5,活塞4设于筒体2内并与拉杆5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杆6和 滑块7,内杆6与拉杆5连接,滑块7设于内杆6底端,所述前盖1内包括 进气管道8、切换管道9和出气管道10,进气管道8一端与切换管道9连通, 出气管道10贯穿连通切换管道9,进气管道8另一端设有进气入口11,切 换管道9设有进气出口12,出气管道10两端分别设有出气入口13和出气出 口14,所述滑块7伸入切换管道9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1.抽取气样之前,应将取样器的进气入口11与瓦斯管道的取样孔,取 样器的出气出口14与气样袋相连。
2.以进气管道8与切换管道9连通处作为出气管道交叉点101,以出气 管道10与切换管道9贯穿连通处作为进气管道交叉点81。先把拉杆5推至 最底部,此时滑块7位于出气管道交叉点101处,滑块7封堵出气管道10。 然后向外拉动活塞4,此时瓦斯管道内的气体通过进气管道8和切换管道9 进入筒体2内部,继续抽取气体至活塞4拉至筒体顶部,此时由于滑块上移 把进气管路堵住,此时滑块7位于进气管道交叉点81处,滑块7封堵进气 管道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凯,未经胡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956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