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直升机安全伞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95637.1 | 申请日: | 2015-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68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周慧文;冯敏;张大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深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17/70 | 分类号: | B64D17/7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 直升机 安全 伞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直升机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直升机安全 伞降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无人直升机在军事、民用等领域应用不断扩大,由 于配备了大量高新技术设备,无人直升机的价格不断上涨,使得无人直升机的 多次利用成为降低成本的最佳途径。而且,在电池快没电时,无人直升机会直 接失控并快速坠落,或者遇到机器故障时,也会导致无人直升机出现坠机现象。 为解决以上问题,可在无人直升机上设置伞降系统。无人直升机上的伞降系统 用于飞行过程中发生意外故障出现失控情况下实现无人直升机的缓慢降落和安 全回收,减少了损失,保护数据信息,降低地面人员的安全威胁。无人直升机 的伞降系统在工作时,发射器垂直弹出伞舱,并带出伞包,降落伞充气张满打 开,在伞降系统应用于无人直升机回收前,需对伞降系统的工作性能进行试验 验证。目前无人直升机上的伞降系统主要靠点火控制装置进行驱动,但是点火 控制装置不能再次利用,浪费材料,提高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无人 直升机安全伞降系统,伞降装置弹出动力充足,伞包打开时间短,而且内部装 置能循环利用,降低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人直升机安全伞降系统,包括机体,其特征在于:机体中设有弹射 筒,弹射筒上设有压盖,机体上设有锁扣,机体上设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 制连接锁扣,锁扣锁紧压盖;弹射筒中设有弹力驱动结构,弹力驱动结构与弹 射筒的底部之间设有弹簧;弹力驱动结构上设有伞降装置,伞降装置包括伞舱、 伞包和弹射器,弹射器设于弹力驱动结构上,伞舱顶在压盖的内侧,伞包上设 有拉绳,拉绳的一端设于弹力驱动结构上,这样使得伞降装置弹出动力充足, 伞包打开时间短,而且弹射筒的内部装置能循环利用,降低成本。
进一步,弹射筒上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压盖转动连接,方便压盖在 弹射筒上转动,不在外力压紧的情况下,压盖处于打开的状态,压盖不对伞降 装置压住作用,这样弹力驱动结构在弹簧的作用下,就可将伞降装置弹出,伞 包打开,当在锁扣的压紧作用下,压盖处于闭合的状态,压盖对伞降装置压住 作用,这样弹力驱动结构被收在弹射筒中,弹簧发生明显的形变作用,为伞包 打开做准备。
进一步,锁扣包括第二转轴、扣块和锁紧头,扣块转动连接于第二转轴上, 扣块扣紧压盖,该锁扣锁紧作用明显,且其结构简单、驱动方便。
进一步,扣块呈“L”状,这样“L”型扣块的一头扣紧压盖,其另一头易 被控制模块驱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进一步,弹射筒的内壁上设有滑轨,滑轨与弹力驱动结构之间滑动连接, 这样弹力驱动结构在弹簧的作用下垂直弹出,不会出现位置发生偏移的现象。
进一步,机体上设有图像处理模块,图像处理模块记录机体着陆瞬间的图 像,通过无人直升机着陆前后瞬间的过程图像,计算出无人直升机稳降着陆速 度,将着陆实测值跟理论值比较,当两者差值在允许的差值范围内,判定无人 直升机可以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正常使用时,锁扣上的扣块扣紧压盖,扣块呈“L”状, 这样“L”型扣块的一头扣紧压盖,其另一头易被控制模块驱动,结构简单,制 造成本低,在锁扣的压紧作用下,压盖处于闭合的状态,压盖对伞降装置压住 作用,这样弹力驱动结构被收在弹射筒中,弹簧发生明显的形变作用,为伞包 打开做准备;当本实用新型监测到自由落体或者机体出现90度翻转,控制模块 驱动扣块,扣块不再对压盖进行锁紧作用,这样压盖在弹射筒上转动,不在外 力压紧的情况下,压盖处于打开的状态,压盖不对伞降装置压住作用,弹力驱 动结构在弹簧的作用下,就可将伞降装置弹出,伞包打开,由于弹簧弹性形变 明显,具有较强的弹力,因此伞降装置弹出动力充足,伞包打开时间短,在对 无人直升机进行回收后,可再次将伞包收起,伞降装置放入到弹射筒中,弹力 驱动结构被收在弹射筒中,弹簧发生明显的形变作用,为伞包打开做准备,使 得弹射筒的内部装置能循环利用,降低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深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深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956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救助装置的消防无人机
- 下一篇:新型便携式植保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