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滑门上铰链盖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95745.9 | 申请日: | 2015-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29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亮;任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6 | 分类号: | B60J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周放;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上 铰链 盖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门保护件,尤其涉及一种中滑门上铰链盖板。
背景技术
现有的MPV和微面车型中门大多使用滑动式车门,中滑门导轨通常由上导轨、中导轨和下导轨组成,其中上导轨又分内置式上导轨和外置式上导轨。汽车中滑门采用内置式上导轨时,当车滑门处于关闭状态时,由金属件制成的上铰链裸露在外,由于车内空间有限,裸露在外的金属件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滑门上铰链盖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遮挡中滑门上铰链,消除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滑门上铰链盖板,其中,包括本体和设置在本体背面的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包括底座、夹板和弹性卡板;
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本体上;
所述夹板夹持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弹性卡板的一侧与所述夹板一体成型,所述弹性卡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夹板分离并用于与上铰链卡接。
如上所述的中滑门上铰链盖板,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夹板上设置有倒刺,所述倒刺压在所述底座上。
如上所述的中滑门上铰链盖板,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卡接件的数量是两个。
如上所述的中滑门上铰链盖板,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底座与所述本体一体成型。
如上所述的中滑门上铰链盖板,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上设置有用于与中滑门门框内饰板上的定位销配合的定位孔。
如上所述的中滑门上铰链盖板,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本体的背面还设置有限位加强筋。
如上所述的中滑门上铰链盖板,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限位加强筋与所述本体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滑门上铰链盖板通过设置卡接件与上铰链卡接配合,对裸露的上铰链钣金件进行有效的遮挡,消除了裸露的上铰链前后两侧易割伤乘客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滑门上铰链盖板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滑门上铰链盖板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中滑门上铰链盖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卡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滑门上铰链盖板背面结构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的A-A向剖视图;
图7为图2中的B-B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中滑门上铰链盖板110-本体120-卡接件121-底座122-夹板
123-弹性卡板124-倒刺130-卡脚140-翻边150-定位孔
160-限位加强筋200-上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滑门上铰链盖板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滑门上铰链盖板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中滑门上铰链盖板的局部放大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滑门上铰链盖板100,包括本体110和设置在本体110背面的卡接件120。
图4为卡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卡接件120包括底座121、夹板122和弹性卡板123。请结合图1至图4,本体110和底座121均是塑料件,底座121固定在本体110上,可以是一体注塑成型,夹板122夹持在底座121上,弹性卡板123的一侧与夹板122一体成型,弹性卡板123的另一侧与夹板122分离并用于与上铰链卡接。
夹板122和弹性卡板123均是金属件,夹板122大致呈U形,夹持在底座121上,起到将弹性卡板123固定在底座121上的作用。通过在另一侧将夹板122与弹性卡板123分离,使弹性卡板123在与上铰链200上的卡孔配合时,可以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卡入到卡孔内。
夹板122在与弹性卡板123分离的一侧可以设置两部分,分别位于弹性卡板123的两侧,优选的是,夹板122上设置有倒刺124,该倒刺124压在底座121上。通过设置倒刺124结构有效地增加了夹板122与底座121的固定可靠度,采用上述结构的卡接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卡接固定强度高。
卡接件120设置在本体110的背面,与上铰链卡接固定,其数量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根据车身布置设置为三个或更多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957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多功能推杆的电动小车
- 下一篇:门护板上本体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