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膀胱及尿道肿瘤近距离后装施源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96256.5 | 申请日: | 2015-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42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程光惠;赵志鹏;施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N5/10 | 分类号: | A61N5/10;A61M36/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李宏伟 |
地址: |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膀胱 尿道 肿瘤 近距离 后装施源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肿瘤放射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膀胱及尿道肿瘤近距离后装施源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近距离后装放射治疗开始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之中。特别对于一些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的晚期患者,放射治疗是其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而近距离后装放射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对于一些特定部位的肿瘤如膀胱癌、尿道癌等,现阶段没有较为适合的近距离施源器。现阶段对于这些病症的近距离后装治疗多采用组织间插植近距离后装技术。现有的临床技术的缺点:临床操作繁琐、技术风险大,在组织间植入过程中为有创伤操作,一般需要采用麻醉状态下进行。在组织间插植针植入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患者膀胱穿孔或尿道穿孔等临床副损伤。对于肿瘤患者而言,也会带来很大的创伤及心理压力,使得患者的医从性大大降低。同时不准确的插植位置可能导致给予的治疗剂量不足或者正常组织超量,从而导致肿瘤控制失败或者副反应严重。
因此,急需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实用的膀胱及尿道肿瘤近距离后装施源器,将会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无创伤性,治疗后副反应小、经济实用、患者医从性好等特点的膀胱及尿道肿瘤近距离后装施源器。
本实用新型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膀胱及尿道肿瘤近距离后装施源器,包括施源管道、气道和引流管道,所述的施源管道的一侧外壁紧贴壁面连接有气道,与气道相对应的施源管道的另一侧外壁紧贴壁面连接有引流管道,所述的气道的始端设置有自封闭充气口,气道的末端设置有固定气囊,所述的固定气囊与气道连通,所述的固定气囊包裹施源管道和引流管道但不连通,所述的引流管道的始端设置有引流袋接口,引流管道的末端开设有引流口。
所述的施源管道长度大于引流管道大于气道,施源管道为医用PU材质,末端封闭,始端开放,孔径可依照不同类型近距离后装机匹配相应大小,一般为6F和4F两种尺寸。
所述的引流口开设在距离引流管道末端0.5cm处,引流口通过引流管道与引流袋接口相连通。
所述的固定气囊位于靠近施源管道末端的位置,固定气囊通过气道与自封闭充气口连通。
所述的施源管道、气道和引流管道为一整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膀胱及尿道肿瘤近距离后装施源器,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无创伤的近距离后装施源器,在整个施源器植入过程中患者不需麻醉,技术操作简单,避免了复杂操作所引起的副损伤,患者医从性好。该施源器通过患者的尿道植入并固定到膀胱内,同时其起到引流尿液,及肿瘤治疗的作用。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因施源器在尿道和膀胱肿瘤中,可以在增加肿瘤放射剂量同时,减少正常器官的放射剂量,大大减少了因治疗而引起的临床副副反应。而且整个施源器的制作成本低、固定效果好、非常适合临床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施源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示说明:1施源管道,2气道,3引流管道,4自封闭充气口,5固定气囊,6引流口,7引流袋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近距离后装施源器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如图1所示,本膀胱及尿道肿瘤近距离后装施源器为一个医用橡胶及PU结合体,包括施源管道1、气道2和引流管道3,施源管道1的一侧外壁紧贴壁面连接有气道2,与气道2相对应的施源管道1的另一侧外壁紧贴壁面连接有引流管道3。
其中施源管道1为医用PU材质,为专用近距离后装机匹配的施源管,道顶端封闭,尾端开放,管长28cm,孔径可依照不同类型近距离后装机匹配相应大小,一般为6F和4F两种尺寸。
气道2的始端设置有自封闭充气口4,末端设置有固定气囊5,气道2总长22cm,固定气囊5直径2cm,固定气囊5通过气道2与自封闭充气口4连通。气道2、自封闭充气口4与固定气囊5为医用橡胶材料。
引流管道3长20cm,直径2cm,距离引流管道3末端0.5cm处开设有引流口6,引流口6孔长0.5cm,引流管道3的始端设置有引流袋接口7,引流袋接口7长5cm,直径1cm,壁厚0.2cm,均为医用橡胶材质。
其中,固定气囊5包裹施源管道1和引流管道3但不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962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