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壳体及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96499.9 | 申请日: | 2015-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2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徐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马江立 |
地址: | 130033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壳体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制造领域,许多装置使用塑料壳体,例如车身控制模块(BodyControlModule,BCM)、网关(Gateway)以及无钥匙进入系统(PassiveEntryPassiveStart,PEPS),均使用塑料壳体。
这些塑料壳体通常包括对插式或合页式的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1设置有凸起11,第二壳体2相应设置有卡扣21,卡扣21与凸起11的卡合面111卡合,以固定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
这些壳体容易拆解,可以使用简单的工具,例如螺丝刀,甚至用手可以轻易打开,而且再次装配后不留痕迹,因此不易发现非授权拆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壳体,能够发现壳体是否被非授权拆解。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第一壳体设置有凸起,第二壳体相应设置有卡扣,卡扣与凸起的卡合面卡合,第一壳体上与卡扣的接触部的外侧设置有凸沿,凸沿在卡合面对应的位置设置缺口。
进一步地,缺口处于卡合方向上。
进一步地,缺口处于与卡合方向成第一角度的方向上。
进一步地,缺口为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地,凸沿的端部向接触部的一侧延伸,形成凸沿的延伸部。
进一步地,延伸部完全或部分覆盖卡扣。
进一步地,卡扣与缺口相对的部分设置导向斜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电子单元以及容纳所述电子单元的上述壳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及电子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一壳体上与卡扣的接触部的外侧设置凸沿,在卡合面对应的位置设置缺口,使得强行拆解在壳体上留下痕迹,因而能够发现非授权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壳体的卡扣与凸起卡合的透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的卡扣与凸起卡合的透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壳体的卡扣与凸起卡合的正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壳体的卡扣与凸起卡合的侧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的卡扣与凸起卡合的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的卡扣与凸起卡合的透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壳体的卡扣与凸起卡合的正视图;
图8是图6所示的壳体的卡扣与凸起卡合的侧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与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壳体,包括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设置有凸起11,第二壳体2相应设置有卡扣21,卡扣21与凸起11的卡合面111卡合,第一壳体1上与卡扣21的接触部的外侧设置有凸沿12,凸沿12在卡合面111对应的位置设置缺口121。
第一壳体1上与卡扣21的接触部为:卡扣21与凸起11的卡合时,第一壳体1上与卡扣21的接触的部分。凸起11位于接触部的内侧,相应地凸沿12位于接触部的外侧。
可以限制缺口121的宽度,例如比普通螺丝刀窄或小于指甲盖的二分之一,很难将螺丝刀或手指插入第一壳体1与卡扣21之间接触部进行非授权拆解。
如果进行强行拆解,势必会采用特殊工具插入第一壳体1上与卡扣21之间,通常工具的硬度会高于壳体的硬度,这样会在第一壳体1上留下痕迹,因此能够发现壳体是否被非授权拆解。
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可以是各自独立的,通过对插进行组装;也可以是注塑为一体的,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连接处设置凹槽,形成合页,通过旋转第一壳体1和/或第二壳体2,进行组装。
本实施例中,缺口121处于卡合方向上。
卡合方向是指卡扣21与凸起11卡合时的操作方向,这里是凸起11对称轴的方向。
当然缺口121也可以不处于卡合方向上,缺口121处于与卡合方向成第一角度的方向上,例如处于与卡合方向成30度的方向上。
本实施例中,缺口121为一个,在其他实施例中缺口121为多个,例如两个,分别位于凸起11对称轴的两侧,关于凸起11对称轴对称设置。
如图4所示,卡扣21与缺口121相对的部分设置导向斜面211,使得专用工具插入第一壳体1与卡扣21之间更容易,便于授权拆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未经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964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遥控器的移动终端固定组件及遥控器
- 下一篇:一种V-CUT防呆线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