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式厌氧旋转管式膜生物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96727.2 | 申请日: | 2015-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2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亮;赵斌;张朝晖;刘安琪;王晨瑾;谭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宋洁瑾 |
地址: | 300387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旋转 管式膜 生物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厌氧工艺为主体的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厌氧旋转管式 膜生物反应器。
背景技术
厌氧生物反应器是一种可以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并行之有效的工艺。厌氧生物反应器抗 冲击能力强,适用于高有机物浓度的废水。处理过程能耗低于好氧工艺,并且产生的甲烷气 体可作为能源回收利用。
传统的厌氧工艺常采用三相分离器进行气体、泥、水分离,但三相分离器结构复杂,安 装要求高,且装置启动时间长,污泥絮体常随水流流出,导致出水效果不好。将膜技术应用 于厌氧生物反应器中可以更好地实现泥水分离。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有效结合膜分离技术和厌氧生化处理单元。分离膜可以有效地截留反 应器中的微生物防止污泥流失,保证反应器具有较高的污泥浓度,同时膜对胶体物质和大分 子有机物的高效截留作用可增强反应器的处理效果,使出水水质保持稳定。
常见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分为一体式(浸没式)和分置式(旁流式)。传统的厌氧膜生物反 应器多采用分置式,将膜组件分置于厌氧反应器之外,利用泵驱动混合液在膜表面流动形成 较高错流速率以减缓膜污染,从而获得较大膜通量,但是这种方式需要较高的能量消耗以及 空间要求,并且泵的剪切作用破坏了污泥絮体的结构,减弱了微生物的代谢活性,降低了污 水处理效率。也有一些研究将膜组件置于厌氧反应器内,可以使占地面积减小,但是这种方 式会造成膜污染现象严重,针对此现象,有些装置安装搅拌桨,也有些将产生的甲烷气体泵 送到反应器底部,作为曝气系统减缓膜污染,这些方法通常能耗较高且污染控制效果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式厌氧旋转管式膜生物反应 器,克服现有技术中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污染现象严重、能耗较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式厌氧旋转管式膜生物反应器,主要包括反应器主 体、压力控制系统、管式膜组件及转动装置,所述反应器主体由上部球面顶盖和下部圆柱形 反应器箱体构成,两者以法兰结构连接,顶盖上设有排气口,箱体侧设有进水口和止回阀, 箱体底部设排水口和排泥口;所述压力控制系统由压力传感器和自动排气阀组成,设置于排 气口处;所述管式膜组件设置于反应器主体内部,管式膜组件上部与转动装置的传动轴连接, 下部通过旋转轴密封圈与出水口连接;转动装置设置于反应器主体顶部,传动轴与管式膜组 件连接;反应器主体内部还设有液位传感器。
所述管式膜组件中管式膜以一字、十字或米字形式排列,管式膜组件上端以环氧树脂密 封,下端通过环氧树脂固定在倒锥型出水收集斗中,出水口位于膜组件底端。
所述管式膜为外压型无机管式膜或有机管式膜,直径为5-25mm,能承受0.2MPa以上的跨 膜压力而不发生变形,能够进行反清洗。
一种一体式厌氧旋转管式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方法,反应器依靠厌氧过程生成气体在封 闭反应器内所形成的压力以及液体重力共同作为管式膜组件过滤动力实现可控的膜过滤自流 出水,通过自动排气阀控制反应器内气相压力为0.01-0.1MPa,根据停留时间调节气相压力控 制出水流量,通过液位传感器控制进水泵的启停,搅拌装置带动膜组件转动,一方面实现反 应器中厌氧污泥与污水的充分混合,另一方面通过水力剪切减缓膜污染的形成和发展,当运 行一段时间需要进行反冲洗时,通过排气阀卸掉反应器中压力,由出水口连接反洗泵进行反 冲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将厌氧过程生成气体在封闭在反应器内,利用反应器中 气相压力和液体重力共同作为管式膜组件过滤出水动力,通过调节气相压力实现膜组件可控 自流出水;(2)以转动的膜组件替代搅拌桨,充分利用管式膜膜管的刚性,通过膜组件转动 过程中形成的水力剪切减缓膜污染的形成和发展。当膜通量下降较快时,可通过增大旋转速 度,增强膜表面剪切力,使污泥剥落,从而控制膜污染。基于以上两点,本实用新型装置能 降低系统运行能耗,且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体式厌氧旋转管式膜生物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A截面图;
其中:1搅拌电机;2压力控制器;3顶盖;4液位传感器;5传动轴;6管式膜组件;7 管式膜;8箱体;9止回阀;10进水口;11排泥口;12阀门;13密封轴承;14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967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