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吸真空排污泵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00384.2 | 申请日: | 2015-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6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万云祥;郑军辉;姚昌顺;高永杰;李玉章;邹新国;曲伟;曾历;付堂兵;牛茜;于海涛;张勇;巩晶艳;胡长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F5/10 | 分类号: | F04F5/10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汤建武;周星莹 |
地址: | 8315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排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井施工现场用抽排水机械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自吸真空排污泵。
背景技术
传统钻井圆井排污基本采用长杆泵,利用马达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实现抽吸排出,由于钻井地质概况复杂,钻井施工中可能出现表层串槽等致使钻井液充满圆井或者固井时需从圆井排出水泥浆,而钻井液或固井水泥浆中可能携带有较大尺寸的地层岩石颗粒,这些大尺寸的岩石颗粒极易造成高速旋转的长杆泵叶片瞬时打碎,造成长杆泵失效,由于钻井一般要求连续施工,不能及时将圆井内的污水或钻井液或水泥浆排出,将对钻井施工带来极大隐患。此外,如圆井排出物内含有较多固体颗粒,更换长杆泵频繁,时间较长,成本较高,且存在操作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吸真空排污泵,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液体中可能存在大固体颗粒损坏长杆泵叶片,更换频繁,成本上升,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自吸真空排污泵,包括三通管、环形喷嘴、压紧环、连接高压由壬、吸入管和排出管;三通管包括固定在一起的左管、右管和下管;左管内壁上从左至右设有直径依次减小的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环形喷嘴匹配套装在第二环形凹槽内,压紧环的右部可拆卸的固定套装在第一环形凹槽内并且压紧环的右端面紧贴在环形喷嘴的左端面上,压紧环的左部与连接高压由壬固定在一起;压紧环内设有第一通孔,环形喷嘴内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连接高压由壬的内部相通;下管与吸入管相连通,右管与排出管相连通。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对应环形喷嘴右端的第二环形凹槽内可固定套装有挡环,挡环右端面紧贴在第二环形凹槽的右端面上,挡环中部设有直径不小于第二通孔右端直径的第三通孔。
上述环形喷嘴的右端面与挡环的左端面之间可安装有至少一个密封圈。
上述第一环形凹槽内壁上可设有内螺纹,压紧环的右部外壁上设有外螺纹;压紧环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配合固定安装在第一环形凹槽内。
上述第二通孔可为左大右小的锥形孔;第二通孔的左端直径、第一通孔的直径与连接高压由壬的通径一致。
上述下管末端可固定有连接由壬,连接由壬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吸入管。
上述右管末端可固定有连接由壬,连接由壬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排出管。
上述吸入管下端可设有开口槽。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流体通过连接高压由壬、压紧环和环形喷嘴形成高速射流,从排出管喷出,实现三通管内上部的局部负压,将钻井液等通过吸入管吸入,从排出管排出,实现钻井液的回收、固井水泥浆排污等功能,解决了因液体中可能存在大固体颗粒损坏长杆泵叶片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拆装便捷、可靠耐用、降低成本、安全可靠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环形喷嘴,2为压紧环,3为连接高压由壬,4为吸入管,5为排出管,6为左管,7为右管,8为下管,9为第一通孔,10为第二通孔,11为挡环,12为第三通孔,13为密封圈,14为连接由壬,15为开口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003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