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型柔性既有支挡病害整治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02175.1 | 申请日: | 2015-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52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白朝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E02D3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轻型 柔性 既有 病害 整治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型柔性既有支挡病害整治结构。
背景技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基础工程建设日新月异,尤其是交通道路工程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高速铁路通车近1.6万公里,铁路通车里程近11.2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近12.3万公里,公路工程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这些工程大量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由于经济条件及技术条件限制技术标准较低,耐久性较差,加之我国近年经济发展迅猛,交通运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大量工程设施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营状态,使得近年工程病害频发,尤其是建设修建有支挡、防护工程的地段,常常在雨季出现挡墙或护坡鼓胀变形,倾斜,开裂,甚至倒塌的危险,时时威胁着交通营运的安全。
为确保交通工程运营安全,我国每年投入大量养护资金进行养护维修,出现病害的工程地段既要保证正常的安全运营又必须要对其进行维修加固。目前常用的既有支挡、防护病害整治方法主要有几种:(1)拆除重建;(2)在支挡、防护外新增支挡结构物;(3)注浆加固。
折除重建的措施在铁路及高速公路,市政道路上基本是不可能的,仅使用于交通量较小的乡村道路,允许中断交通的情况下。在支挡、防护外新增支挡结构物的措施在没有用地限制,同时又没有景观要求的情况下使用较多,最常见是在支挡外面加一个牛腿作为支撑,占地大同时又十分不美观,但施工工期快,与运营无干扰,效果显而易见。注浆加固一般适用在由于支挡、防护基底存在不良地质或填料压实不足引起的支挡、防护病害,对既有病害的发生发展有遏制或阻止的作用,需要在路面注浆时影响运营,对已发生鼓胀变形,开裂等病害基本没有效果,尤其市政道路施工,对环境影响较大。
因此有必要发展一种实用新型结构,既能加固既有支挡防护工程病害,又不影响运营安全,尤其是市政工程立交两端引道、桥梁工程引道、以及良田好地两侧设支挡收坡的工程,当支挡防护两侧或一侧出现病害时,既要对支挡进行加固,又不能中断运营,同时又不能占地,还需兼顾美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型柔性既有支挡病害整治结构,用于市政工程立交两端引道、桥梁工程引道、以及良田好地两则设支挡收坡的工程当支挡防护出现病害时的加固,既能保证加固效果又不影响交通运营。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轻型柔性既有支挡病害整治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垂直穿过既有挡墙的钢花套管,钢花套管内设置对拉式锚索并灌注有压注浆;
既有挡墙两侧挡墙的外侧交叉安装有槽钢加劲肋,交叉点位于对拉式锚索端部;
对拉式锚索两端从槽钢加劲肋的交叉点伸出并通过锚拉头或承载体固定。
每根对拉式锚索的一端通过锚拉头固定,另一端通过承载体固定;
相邻对拉式锚索上锚拉头和承载体的安装位置对调。
槽钢加劲肋水平或竖直设置,整体呈格状分布,竖直设置的槽钢加劲肋底端固定于既有挡墙基础。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轻型美观,原位加固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加固结构,由对拉式锚索,槽钢,钢花管套管,承载体,既有挡护工程组成。在充分利用既有支挡工程基础上,通过挡墙钻孔,花管跟进,成孔穿锚,注浆加固,槽钢加劲,张拉锚定等工序实现内强土体,外加应力的原位加固技术,槽钢加劲肋比常用的混凝土牛腿,钢筋混凝土格构轻型美观,低炭环保。
2、节约用地
本实用新型结构充分利用了既有工程结构,仅在墙面密贴槽钢作为加劲肋,锚索和钢花套管都埋藏于既有工程内部,不占用土地。
3、不影响交通运营,工期短。
本结构在挡墙两侧施工,在钻孔时钢花管随时跟进,无需中断行车,不影响既有交通工程安全运营。可以多台钻机齐头并进,由于没有用到混凝土,无需考虑混凝土养护龄期,最大限度的缩短了工期,最快达到整治加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示意图(I-I剖面图)。
图中:
1-对拉式锚索,2-槽钢加劲肋,3-钢花套管,4-锚拉头,5-承载体,6-既有挡墙,7-既有挡墙基础,8-既有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021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下空间施工的地层预加固处理结构
- 下一篇:快速装配通信基站用的配重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