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独立注浆口钢筋灌浆连接套筒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03130.6 | 申请日: | 2015-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6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郭海山;蒋立红;张涛;戢文占;刘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朱婷婷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独立 注浆口 钢筋 灌浆 连接 套筒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筋灌浆连接套筒及一种钢筋灌浆连接套筒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预制装配混凝土结构领域中广泛应用的灌浆钢筋套筒均在侧壁设有独立的注浆口和出浆口。在结构中,注浆口与出浆口分别通过与独立的注浆软管和出浆软管连接引至混凝土构件外表面,而注浆软管和注浆口连接处在预制过程中容易产生漏浆,因此需要很仔细的处理。特别是非铸造成型的灌浆钢筋套筒,其注浆口与套筒本体非一体成型,通常需要附加一段刚性短管分别与注浆软管和套筒侧壁的注浆孔相连,这样不仅连接成本高,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刚性短管脱落和漏浆的几率也很高。另外目前结构抗震要求高,配筋较密集,这就使得众多注浆管和出浆管分布的很密集从而导致施工不方便、施工效率低、对工人技术要求高以及注浆后处理结构表面的工作量增加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独立注浆口钢筋灌浆连接套筒及系统,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灌浆钢筋套筒系统由于多个注浆口分别与独立的注浆软管连接而容易产生漏浆和成本增加的问题,以及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灌浆钢筋套筒群注浆管和出浆管分布的很密集而导致的施工不方便、施工效率低、对工人技术要求高以及注浆后处理结构表面工作量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独立注浆口钢筋灌浆连接套筒,包括有套筒主体,并且套筒主体的内壁上设有凸起,其特在在于:所述套筒主体的侧壁上仅设有出浆口A。
优选的,所述套筒主体的固定端A设有用于连接固定端钢筋的螺纹。
优选的,所述套筒主体的外壁上设有凹槽,并且套筒主体外壁上的凹槽与套筒主体内壁上的凸起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出浆口A是在套筒主体上钻的孔,或者是与套筒主体焊接连接的刚性短管,或者是与套筒主体一体成型的刚性短管。
一种无独立注浆口钢筋灌浆连接套筒系统,其特在在于:包括若干个无独立注浆口钢筋灌浆连接套筒和一个设有注浆口和出浆口的钢筋灌浆连接套筒,所述设有注浆口和出浆口的钢筋灌浆连接套筒的插入端B一侧设有注浆口、固定端B一侧设有出浆口B,所述设有注浆口和出浆口的钢筋灌浆连接套筒与若干个无独立注浆口钢筋灌浆连接套筒预埋在预制混凝土墙或柱中,共同组成无独立注浆口钢筋注浆套筒系统。
另一种无独立注浆口钢筋灌浆连接套筒系统,其特在在于:包括若干个无独立注浆口钢筋灌浆连接套筒和一根注浆管,所述注浆管与若干个无独立注浆口钢筋灌浆连接套筒预埋在预制混凝土墙或柱中,共同组成无独立注浆口钢筋注浆套筒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灌浆钢筋套筒系统在注浆过程中注浆软管和注浆口连接处容易产生漏浆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无独立注浆口钢筋灌浆连接套筒系统,由于只设置一个注浆口,从而降低了注浆孔与注浆软管的连接成本和用于连接用的短管脱落几率。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无独立注浆口钢筋灌浆连接套筒系统,由于对注浆软管的使用减少,从而使施工方便、施工效率提高、对工人技术要求降低以及注浆后处理结构表面的工作量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是无独立注浆口钢筋灌浆连接套筒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是无独立注浆口钢筋灌浆连接套筒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3是无独立注浆口钢筋灌浆连接套筒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4是无独立注浆口钢筋灌浆连接套筒实施例四的示意图。
图5是无独立注浆口钢筋灌浆连接套筒实施例五的示意图。
图6是无独立注浆口钢筋灌浆连接套筒实施例六的示意图。
图7是无独立注浆口钢筋灌浆连接套筒实施例七的示意图。
图8是设有注浆口和出浆口的钢筋灌浆连接套筒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无独立注浆口钢筋灌浆连接套筒系统及其在结构中的示意图(无单独设置注浆管)。
图10是图8的A-A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无独立注浆口钢筋灌浆连接套筒系统及其在结构中的示意图(单独设置注浆管)。
图12是图10的B-B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031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末节臂架、臂架和泵送设备
- 下一篇:一种铝合金建筑模板背楞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