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墙螺栓孔的新型对拉封堵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03480.2 | 申请日: | 2015-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53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刘进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文登蓝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杨钦祥;董金国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墙 螺栓 新型 封堵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墙螺栓孔的新型对拉封堵结构。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在施工时其脚手架一般采用悬挑式或整体爬升式脚手架,施工结束后会在建筑结构上留下螺栓孔,为防止这些螺栓孔漏水,必须对其进行封堵。目前对螺栓孔进行封堵的措施一般是用聚氨酯发泡材料等填充物进行填充,两端再用膨胀水泥砂浆塞实,并将其端面与墙体抹平,该措施由于不同材料之间的变形系数不同,相互之间容易产生裂缝,进而造成墙体渗水,尤其是室外的一侧,雨水冲淋更易裂缝渗水。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技术现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效果好的外墙螺栓孔的新型对拉封堵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外墙螺栓孔的新型对拉封堵结构,包括墙体以及贯穿所述墙体的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两端为向外开口的喇叭状,其深度为由墙体两侧分别向内40mm,开口直径30mm,螺栓孔内为封堵结构;所述封堵结构包括防水层、密封层以及填充层;所述防水层为由墙体两侧表面分别向内2mm,其端面分别与墙体两侧表面相平齐,所述密封层为分别由两侧的防水层向内38mm,两侧的密封层之间为填充层;所述螺栓孔内还设置有贯穿所述填充层的螺杆,所述螺杆位于墙体室外一侧的端部为“Y”型,并固定连接有一圆盘,所述圆盘的直径大于喇叭收口处的直径,螺杆位于墙体室内一侧的端部具有螺纹,并连接一螺帽,所述圆盘和螺帽均位于密封层中。
优选地,所述防水层为聚氨酯防水涂料,所述密封层为膨胀水泥砂浆,所述填充层为聚氨酯发泡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螺栓孔两侧开成喇叭状,方便施工操作,最外层的防水层保证整体的防水性,螺栓孔的中间部分用聚氨酯发泡材料填充,防水层内用密封层对中间部分的填充层进行密封,使结构整体稳定,密封层采用膨胀水泥砂浆,遇水后膨胀将孔洞密封。密封层内的圆盘和螺帽可对密封层产生向内的拉力,从而避免密封层和填充层之间产生裂缝。室外一侧的螺杆设计成“Y”型,可对密封层产生与喇叭状相似的向内的拉力,从而更好地保证室外一侧的防水效果。本实用新型施工方便,能有效防止不同材料间的裂缝,保证建筑外墙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墙体、2防水层、3密封层、4填充层、5螺杆、6螺帽、7圆盘。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墙体1以及贯穿所述墙体1的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两端为向外开口的喇叭状,其深度为由墙体1两侧分别向内40mm,开口直径30mm,螺栓孔内为封堵结构;所述封堵结构包括防水层2、密封层3以及填充层4;所述防水层2为由墙体1两侧表面分别向内2mm,其端面分别与墙体1两侧表面相平齐,所述密封层3为分别由两侧的防水层2向内38mm,两侧的密封层3之间为填充层4;所述螺栓孔内还设置有贯穿所述填充层4的螺杆5,所述螺杆5位于墙体1室外一侧的端部为“Y”型,并固定连接有一圆盘7,所述圆盘7的直径大于喇叭收口处的直径,螺杆5位于墙体1室内一侧的端部具有螺纹,并连接一螺帽6,所述圆盘7和螺帽6均位于密封层3中。优选地,所述螺帽6的直径与螺栓孔中间部分的直径相适配。所述防水层2为聚氨酯防水涂料,所述密封层3为膨胀水泥砂浆,所述填充层4为聚氨酯发泡层。
本实用新型将螺栓孔两侧开成喇叭状,方便施工操作,最外层的防水层保证整体的防水性,螺栓孔的中间部分用聚氨酯发泡材料填充,防水层内用密封层对中间部分的填充层进行密封,使结构整体稳定,密封层采用膨胀水泥砂浆,遇水后膨胀将孔洞密封。密封层内的圆盘和螺帽可对密封层产生向内的拉力,从而避免密封层和填充层之间产生裂缝。室外一侧的螺杆设计成“Y”型,可对密封层产生与喇叭状相似的向内的拉力,从而更好地保证室外一侧的防水效果。本实用新型施工方便,能有效防止不同材料间的裂缝,保证建筑外墙的防水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非可行实施方式的穷举,也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在其精神和原则下所作的任何不具有创造性的改进,均应认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文登蓝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文登蓝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034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工位结构的活动多功能车房
- 下一篇:标准化楼梯段临边防护工具式栏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