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柴油发动机高压共轨燃油泵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03664.9 | 申请日: | 2015-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58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臣林;郑剑梁;周柳均;叶云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7/04 | 分类号: | F02M37/0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闫晓燕 |
地址: | 2501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发动机 高压 燃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油喷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柴油发动机高压共轨燃油泵。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对大功率、大扭矩的发电机组、船舶等的需求日益增加,V型发动机结构紧凑、功率大,成为很多客户需求的产品。V型发动机的功率越大,要求燃油泵的流量也大,传统的油泵形式为双缸直列式或三缸径向式,而V型发动机的侧面空间有限,不适合布置燃油泵,也不方便布置连接的燃油管,无法满足大功率发动机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柴油发动机高压共轨燃油泵,结构紧凑、布置方便,且能够满足大功率发动机的对喷油量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柴油发动机高压共轨燃油泵,包括燃油泵本体,所述燃油泵本体上设有四个油缸,左右各两缸呈V型结构对称布置,左右对应的两缸共用同一根凸轮轴的凸轮。
进一步的,所述燃油泵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输油泵的输油泵进油口和输油泵出油口,左右油缸形成的V型平面中间设有机油进口和计量单元,油缸顶部均设有出油接头,油缸所在平面的壳体上设有第一回油接头,靠近机油进口一端的V型端面设有机油回油口,另一V型端面上设有高压油泵进油和第二回油接头,燃油泵上还设有凸轮轴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左右油缸中心形成的V型平面夹角为60°,便于布置计量单元和机油进油口。
进一步的,所述计量单元有两个,计量单元为进油比例阀,安装在进油位置,用于调整燃油供油量和燃油压力。
进一步的,所述燃油泵顶部设计圆弧形的安装托架,有利于燃油泵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燃油泵呈V型四缸结构布置,满足大功率发动机大流量的性能要求;
2、燃油泵结构非常紧凑,外形尺寸增加的较少,方便布置;
3、燃油泵顶部设计圆弧形的燃油泵安装托架,有利于燃油泵的安装,使燃油泵安装更精准、更稳固;同时,燃油泵布置于V型机体顶部的V型框架内,使得发动机的布置更紧凑,且方便连接燃油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后端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端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端示意图。
图中:1-出油接头,2-第一回油接头,3-第二回油接头,4-凸轮轴传感器,5-输油泵出油口,6-输油泵进油口,7-高压油泵进油口,8-计量单元,9-机油进口,10-机油回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柴油发动机高压共轨燃油泵,包括燃油泵本体,所述燃油泵本体上设有四个油缸,左右各两缸呈V型结构对称布置,左右对应的两缸共用同一根凸轮轴的凸轮。所述燃油泵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输油泵的输油泵进油口6和输油泵出油口5,左右油缸形成的V型平面中间设有机油进口9和计量单元8,油缸顶部均设有出油接头1,油缸所在平面的壳体上设有第一回油接2头,靠近机油进口9一端的V型端面设有机油回油口10,另一V型端面上设有高压油泵进油口7和第二回油接头3,燃油泵上还设有凸轮轴传感器4。
所述左右油缸中心形成的V型平面夹角为60°,油泵安装在机体的夹角里,机体夹角为90°,机体的夹角内还要容纳进气管,留给油泵的最大角不到65°,油泵夹角中间还要布置计量单元和机油进油口,所以需要角度尽量大,60°为最优的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计量单元8有两个,计量单元为进油比例阀,安装在进油位置,用于调整燃油供油量和燃油压力。
进一步的,所述燃油泵顶部设计圆弧形的安装托架,有利于燃油泵的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036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