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防盗汽车钥匙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04753.5 | 申请日: | 2015-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00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强;吴晶;张峻;于长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E05B19/00 | 分类号: | E05B19/00;E05B17/10;G07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防盗 汽车 钥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利用电子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汽车钥匙,尤其是一种安全防盗汽车钥匙。
背景技术
目前,社会上出现多起车主在公众场合停车时,车辆在车窗、车门及后备箱均完好的情况下,车内财物被盗。分析原因是由于不法分子在公众停车场内使用信号干扰器,当车主将车辆停放完毕下车后随手关闭车门,并按下遥控汽车钥匙锁车按键进行锁车,由于车辆附近信号干扰器的存在,车辆未能收到相应的锁车信号,致使车门未能成功落锁。因此车主是在不知道车辆未成功落锁的情况下离开停车场,致使车内财物被盗。
目前在市场上,有很多汽车防盗装置和产品是针对车门被非法开启后车辆可以远程报警通知车主,或者是给车辆安装GPS装置,可以准确定位车辆被盗后的位置。该装置均无法解决上述所出现的问题。
中国专利2014205812665公开了一种汽车钥匙,其主要特征包括振动传感器、微处理器和信号发射装置;微处理器分别与振动传感器和信号发射装置电连接;信号发射装置和汽车通信电连接;振动传感器实时检测振动信号,并将振动信号发送至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振动信号控制信号发射装置向汽车发出信号。该专利的主要功能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自动实现寻车功能并且节约能源。
中国专利2015201513739公开了一种汽车钥匙。其主要特征在于钥匙本体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控制按钮、与该控制按钮电连接按钮检测器以及受控于该按钮检测器的提示器,该按钮检测器在控制按钮被触发时,触发该提示器发出提示信息。该专利主要解决用户无法获知点击控制按钮后是否有效地触发了对应的控制按钮的技术问题。
上面的两项专利和市场上的产品,均在一定程度上让车主实时获得车辆更多的信息,并通过汽车钥匙与车辆进行一定的通信,但都未能解决类似前面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防盗汽车钥匙,对车主所做的各项操作给予明确的指示状态,并对未成功的操作进行及时提醒和警示,帮助车主发现车辆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能够及时提醒车主的相应操作未能成功。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防盗汽车钥匙,是由:壳体、钥匙、上锁按键、开锁按键、开尾箱按键、功能按键、车门未落锁指示灯/电量状态指示灯、车门未开锁指示灯/电量状态指示灯、尾箱未落锁指示灯/电量状态指示灯、功能指示灯/电量状态指示灯、弹匙按钮、充电接口、备用电池、控制单元、主电源、电量报警器、振动电机、无线通信模块构成;壳体一侧设置钥匙,壳体正面设置上锁按键、开锁按键、开尾箱按键、功能按键和弹匙按钮,上锁按键一侧设置车门未落锁指示灯/电量状态指示灯,开锁按键一侧设置车门未开锁指示灯/电量状态指示灯,开尾箱按键一侧设置尾箱未落锁指示灯/电量状态指示灯,功能按键一侧设置功能指示灯/电量状态指示灯,壳体的侧面设置充电接口和备用电池;壳体内设置控制单元、主电源、电量报警器、振动电机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的控制单元分别与主电源、备用电池、电量报警器、振动电机、无线通信模块、上锁按键、开锁按键、开尾箱按键、功能按键、车门未落锁指示灯/电量状态指示灯、车门未开锁指示灯/电量状态指示灯、尾箱未落锁指示灯/电量状态指示灯、功能指示灯/电量状态指示灯之间设置导线,主电源与充电接口之间设置导线。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
上锁按键被按下时,锁车指令传输至控制单元,再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锁车指令发出,同时,控制单元将持续点亮两秒指令传输至车门未落锁指示灯/电量状态指示灯使其持续点亮两秒,如果无线通信模块在两秒内收到汽车控制系统返回的已锁车指令,已锁车指令传输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将熄灭指令传输至车门未落锁指示灯/电量状态指示灯使其熄灭,如果无线通信模块在两秒内未收到汽车控制系统返回的已锁车指令,无已锁车指令向控制单元传输时,控制单元将持续闪烁指令传输至车门未落锁指示灯/电量状态指示灯使其持续闪烁,同时,控制单元将连续振动指令传输至振动电机使其连续振动,提醒车主车门未能成功落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师范学院,未经洛阳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047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