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对冲水幕净化装置的旋流进气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06388.1 | 申请日: | 2015-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9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笑多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众恒智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7/02 | 分类号: | B01D47/02;B01D5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36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冲 水幕 净化 装置 流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对冲水幕净化装置的旋流进气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工业生产对空气的影响逐渐被人们关注。目前,空气质量不容乐观,大气层雾霾、微颗粒PM2.5、以及各种有害气体都是空气污染的元凶;空气质量较差容易也成为了致病的一大因素,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在目前无法对整体污染进行有效治理的情况下,如何改善人们生活中呼吸到空气的质量成为一个问题,空气净化器因此应运而生,用以解决如室内等小范围空间的空气污染问题,尽可能地保障人们呼吸空气的质量。
但是空气净化器还是属于新兴的事物,在其作用和功效乃至结构上还存在很多设计不足,如当进气质量不够好时,容易在进气口沉积灰尘杂物,导致进气量降低,从而降低空气净化效果,亟需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相对简单、体积较小、过滤能力强的对冲水幕净化装置的旋流进气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对冲水幕净化装置的旋流进气结构,包括带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且内空的过滤盒体,设置于过滤盒体内并位于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将其隔断的至少一组对冲式水幕发生器,通过在过滤盒体底部设置的排水口与之联通的集水盒,通过设置于集水盒内的除污滤网与之联通的供水盒,连接于供水盒和对冲式水幕发生器之间的循环泵,以及与进气口连通的进气通道,其中,所述进气口由密集排布在过滤盒体相应侧壁上的数个进气孔构成,所述进气通道由连接于过滤盒体外的呈弧形的前壳体构成;该进气通道内壁设有轴向同心且沿径向环绕布置并呈螺旋状的导流槽,且进气通道的入口设置为使其进气方向与导流槽的导向相切。
具体地,所述前壳体的弧形角度大于210°,并且当前壳体的弧形边缘与过滤盒体相交的角度超过60°时在该边缘处还设置圆角。
为了防止液体溅出,所述进气口或/和出气口处还设有挡水板。为了便于液体回收,所述排水口在对冲式水幕发生器对应的过滤盒体底部位置周围密布。
具体地,为体现对冲式结构,所述对冲式水幕发生器由一对分别设置在过滤盒体内相对侧面的水幕发生器构成,其水幕喷射方向正向相对。为了提高水幕过滤效果,所述对冲式水幕发生器可设置多组;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幕过滤效果,所述相对的一对水幕发生器在进气口至出气口方向上错位布置。
为了便于杂物沉积,所述进气通道的入口位于前壳体的上部,且该前壳体的下部还设有沉积槽。
为了提高自净性能,所述沉积槽内还设有吸附体。
具体地,所述吸附体为活性炭或水。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槽的边缘凸出于进气通道内壁,且凸出高度不超过进气通道内径的一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巧妙利用水幕发生器产生水幕来对空气进行过滤,吸附空气中的粉尘类杂质和易溶于液体的有害物质,通过不断循环的液体保证与空气接触的液体对其内杂物的良好吸收,仅用少量的液体便可实现循环吸收,大大减少了液体用量,从而有效地降低整体体积,使其用于小型过滤装置的愿望得以实现,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适合推广应用。
(2)实用新型在进气通道内设置导流槽,在保证进气通量的条件下提高了进气流速,利用气流对进气通道内壁的冲刷降低了灰尘杂物在内壁上的沉积吸附,从而减少了对进气通道的清洗频率,提高了进气效率,进而提高了空气净化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进气孔外侧和进气通道的端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进气通道的剖视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盒体底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众恒智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众恒智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063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