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药器、硬双接口及输液软袋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08855.4 | 申请日: | 2015-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95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邱宇;李科;张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20 | 分类号: | A61J1/20;A61J1/10;A61J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谢磊 |
地址: | 100055 北京市丰台区广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药器 接口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药器,特别涉及一种带混药杯的混药器。
背景技术
在使用西林瓶盛装的粉针剂、冻干粉针剂或水针剂时,需要通过注射器将输液软袋中的药水或注射用水抽出注入西林瓶内,重复上述工作,直到西林瓶内有足够的药液;然后再将西林瓶反复摇动直到瓶内的药剂混合均匀,再用注射器将西林瓶内药液抽出注入输液软袋中,如此反复,直到瓶内的药液被抽完为止。
首先,上述的混药操作过程比较费时、费力、费耗材如注射器,更为严重的是,在上述混药过程中,非常容易将外面的空气注入到西林瓶以及输液软袋中,一般条件下空气中存在非常多的各种尘埃、病菌,混入注射药液后再进入人体,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医疗事故。
其次,传统的配液方式,是先配药再注射,事先将西林瓶中的药抽吸至输液软袋中,再将配好药的输液软袋带至病房给患者输液。在配完药后,空置的西林瓶被放置一边,患者保护医护人员完全不知道输液软袋中所配的是什么药,不具备可追溯性。一旦医护人员在配液时稍不注意出现差错,将药液配错用错,后果将不堪设想。
再次,对于一些特殊的药物,譬如需要即配即用的药物,传统的配药方式非常不便,而且在本专利之前披露的各种混药器结构,并未能很好的解决该问题。
最后,在本专利之前披露的各种混药器结构,一直未能解决混药之后药液渗漏的问题。
出于对更高的医疗服务水平的需要,迫切需要一种使用便捷、安全、可靠、无安全隐患的输液产品。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使用便捷可靠且无安全隐患的输液软袋及与之相关的混药器、接口。
本发明所提出的混药器包括一体成型的基座、混药通道和混药杯,十字针,所述混药杯由杯壁和杯底构成;
所述十字针由一体成型的针板以及具备中空通道的上针和下针构成,所述上针和下针的中空通道彼此连通;
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药通道下端穿过所述基座,上端穿过所述杯底,在所述基座与所述杯底之间的所述混药通道内设有隔膜,在所述隔膜和所述杯底之间的混药通道内设有密封胶塞;
所述杯壁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突起,所述十字针安装进所述混药杯后,所述限位突起将所述针板限定在所述限位突起和所述杯底之间而不能被取出;
所述杯底上表面与所述隔膜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下针的长度。
如上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突起为弹性卡爪,所述弹性卡爪上端沿所述杯壁的内壁周沿均匀布置且固定,所述弹性卡爪下端为自由端,且所述弹性卡爪从固定的所述上端到自由的所述下端呈向所述混药杯中心倾斜结构;
所述针板位于所述下端和所述杯底之间。
如上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端与所述杯底之间的距离和西林瓶盖的厚度基本一致。
如上任一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塞的上表面略高于所述杯底上表面或与所述杯底上表面基本平齐。
如上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塞中心区域设有穿刺区,所述穿刺区比边缘区薄;
所述针板下表面的中心区域设置有一环形突起,所述穿刺区与所述环形突起限定的区域重合或位于所述环形突起限定的区域内。
如上任一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膜上表面与所述杯底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与所述胶塞的厚度一致。
如上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膜上表面设置有凸环或凹槽,所述胶塞下表面对应位置设置有凹槽或凸环;
所述隔膜与所述胶塞通过凸环与凹槽彼此嵌合。
如上任一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针的中空通道的出口,开设在所述上针的针头侧壁上;
和/或;
所述下针的中空通道的出口,开设在所述下针的针头侧壁上。
如上任一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针包覆有一层弹性收缩膜;
和/或;
所述下针包覆有一层弹性收缩膜。
如上任一所述的混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药通道下端,设置有易折柄,并通过所述易折柄对所述混药通道的下端进行密封。
本发明所提出的另一种结构的混药器,包括一体成型的基座、混药通道和混药杯,十字针,所述混药杯由杯壁和杯底构成;
所述十字针由一体成型的针板以及具备中空通道的上针和下针构成,所述上针和下针的中空通道彼此连通;
其特征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088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