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舶建造中绑扎碗和箱脚装焊用的可调节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09400.4 | 申请日: | 2015-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08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陈诚;臧伯仁;张威;鲁德智;谢伟雄;朱忠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周涛 |
地址: | 20012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建造 绑扎 箱脚装焊用 调节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建造,特别是涉及到船舶建造中用于在背向甲板上安装绑扎碗和箱脚时用到的可调节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45000T集滚船、9400TEU分段建造过程中,涉及到很多位置需要装焊绑扎碗及箱脚。在相关船舶分段焊接完成后,再进行绑扎碗和箱脚的位置安装和焊接固定。
现有技术在安装过程中主要使用固定支撑,需用马板电焊固定以及铁针进行调整,在找到安装位置以后,再主要利用铁针来完成水平调整。通过分段焊接施工现场了解发现,绑扎碗、箱脚的安装位置有时会出现与胎架重合现象。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在现场对胎架进行修割后才能安装马板,利用安装好的马板再对绑扎碗和箱脚进行水平调整和位置固定。这种操作方式经常会影响到船舶分段的水平和安全性,在拆除马板后,还需要对电焊位置进行打磨,尽量恢复到原状。但往往会破坏母材,浪费人力物力,造成成本上升并且影响到生产进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用于船舶甲板上装焊绑扎碗和箱脚的可调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支撑装置要做到无需电焊和打磨,根据新需要调节尺寸,避免破坏母材,减少现场工作量。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船舶建造中绑扎碗和箱脚装焊用的可调节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可调支撑装置包括有连接支架、永固磁铁和调节螺栓,所述的连接支架为十字形支架,该十字形支架向四方伸出的部分为四根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的尺寸和结构均相同,在每根连接杆上均设有一个沿轴向分布的长条通孔,在每个长条通孔中均设有一个可以前后移动位置的调节螺栓,所述的调节螺栓包括有穿设于长条通孔内的螺杆和固定在螺杆上的固定螺母,该固定螺母紧贴于所述连接杆的侧壁上;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设有外螺纹,所述永固磁铁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杆上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四块所述的永固磁铁与连接支架的四根连接杆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船舶建造中绑扎碗和箱脚装焊用的可调节支撑装置中,所述的永固磁铁为方形块状结构,且拥有相同形状的吸附面。
在本实用新型船舶建造中绑扎碗和箱脚装焊用的可调节支撑装置中,四块永固磁铁固定在连接支架上且所述的吸附面处于同一平面内。
在本实用新型船舶建造中绑扎碗和箱脚装焊用的可调节支撑装置中,所述调节螺栓的螺杆拧上固定螺母后前端向外伸出,该伸出端在最长状态下高于所述永固磁铁所在的平面。
在本实用新型船舶建造中绑扎碗和箱脚装焊用的可调节支撑装置中,所述螺杆上还设有夹持螺母,该夹持螺母的位置与所述固定螺母位置相对,分别位于连接杆的对应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船舶建造中绑扎碗和箱脚装焊用的可调节支撑装置中,位于连接支架上的四个所述的调节螺栓调节的尺寸大小分别对应于绑扎碗和箱脚的轮廓尺寸。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船舶建造中绑扎碗和箱脚装焊用的可调节支撑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优点:
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支撑装置的四端采用可伸缩的螺纹螺杆以及永固磁铁来固定主板,方便快捷,减少电焊及打磨工作量。
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支撑装置可拆卸式,组装和拆卸方便,便于现场携带和运输。
3.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支撑装置通过调节螺栓可有效控制绑扎碗及箱脚的安装精度,可实现一人轻松完成支撑装置的移动和布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船舶建造中绑扎碗和箱脚装焊用的可调节支撑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我们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船舶建造中绑扎碗和箱脚装焊用的可调节支撑装置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以求更为清楚明了地理解其结构组成和装焊使用时的工作方式,但不能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船舶建造中绑扎碗和箱脚装焊用的可调节支撑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船舶建造中绑扎碗和箱脚装焊用的可调节支撑装置,可以分别用于绑扎碗和箱脚的位置确定和焊接固定,该可调支撑装置包括有连接支架1、永固磁铁2和调节螺栓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094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涡轮转子叶片修复方法
- 下一篇:聚酰胺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