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颞颌关节复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09811.3 | 申请日: | 2015-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34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睿嘉;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睿嘉 |
主分类号: | A61F5/04 | 分类号: | A61F5/04;A61F5/042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42110 | 代理人: | 高良军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十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关节 复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治疗用的关节复位器。
背景技术
颌部的颞肌、咬肌、翼状肌等三块肌肉构成了颞颌关节的运动结构,同时也维持着颞颌关节的生物力学平衡,当任何一块肌肉损伤或出现肌痉挛时,都会破坏这种力学平衡从而导致颞颌关节小错缝,也就是医学上所称的颞颌关节紊乱症。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疾病,该症状多数因受外力、突咬硬物、张口过大(如打呵欠)等急性创伤而造成;或者是与经常咀嚼硬食、夜间磨牙及单侧咀嚼等习惯有关,这些因素往往会引起关节挫伤或劳损,咀嚼肌群功能失调,关节结构发生微小位移等,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区疼痛、下颌运动障碍、上下齿咬合错位等。
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双拇指下压下颌骨体复位法”对上述症状进行治疗,然而治疗过程中由于口腔内空间狭小,拇指下压时给力很不方便,难以长时间持续发力,从而导致关节复位成功率不高,治疗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为方便口腔内操作,提高颞颌关节复位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治疗用的关节复位器。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颞颌关节复位器,包括复位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器本体为L形结构,其中:短边为齿部,长边为柄部,柄部与齿部之间螺纹连接;齿部表面设有与牙齿形状相匹配的曲面槽,柄部后端为扁平结构,使用时便于判断齿部是否处于水平状态。
使用方法:
使用时,将复位器的齿部放在下颌骨体后端,使之在咬肌与颞颌关节之间形成一个力学支点,当咬肌发力咬合到复位器齿部时,由于中间支点的作用,使下颌骨后端下翘,对颞颌关节形成一个自体牵引力,随着力的持续(8~10分钟),颞颌关节缓慢松开,此时通过上下轻摇复位器的柄部即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小巧,能够在口腔内方便操作,从而有效提高了颞颌关节复位效果;将复位器柄部与齿部之间设置为螺纹连接,方便拆卸,使用时能够实现齿部或柄部的快速更换,以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要求,降低使用成本;方便对咬合部进行消毒,做到一人一器,干净卫生;将复位器柄部后端设置为扁平结构,方便握持,同时以便通过观察柄部水平与否判断齿部是否处于水平状态,尽而作出相应调整,确保咬合到位,提高复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齿部;2、柄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颞颌关节复位器,包括复位器本体,所述复位器本体为L形结构,其中:短边为齿部1,长边为柄部2,将柄部2与齿部1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在齿部1的表面设有与牙齿形状相匹配的曲面槽,所述柄部2的后端为扁平结构,使用时便于判断齿部是否处于水平状态。
使用时,将复位器的齿部放在下颌骨体后端,使之在咬肌与颞颌关节之间形成一个力学支点,当咬肌发力咬合到复位器齿部时,由于中间支点的作用,使下颌骨后端下翘,对颞颌关节形成一个自体牵引力,随着力的持续(8分钟),颞颌关节缓慢松开,此时通过上下轻摇复位器的柄部即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
本实用新型结构小巧,能够在口腔内方便操作,从而有效提高了颞颌关节复位效果;将复位器柄部与齿部之间设置为螺纹连接,方便拆卸,使用时能够实现齿部或柄部的快速更换,以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要求,降低使用成本;方便对咬合部进行消毒,做到一人一器,干净卫生;将复位器柄部后端设置为扁平结构,方便握持,同时以便通过观察柄部水平与否判断齿部是否处于水平状态,尽而作出相应调整,确保咬合到位,提高复位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睿嘉,未经李睿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098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气囊充气颈椎牵引
- 下一篇:术后护理加热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