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训练用篮球自动回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10050.3 | 申请日: | 2015-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95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倪元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倪元振 |
主分类号: | A63B63/08 | 分类号: | A63B63/08;A63B47/02;A63B6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3165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训练 篮球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训练用篮球自动回位装置。
背景技术
篮球运动是以投篮、上篮和扣篮为中心的对抗性体育运动之一,是可以增强体质的一种运动;篮球活动涵盖了跑、跳、投等多种身体运动形式,且运动强度较大,因此,它能全面、有效、综合地促进身体素质和人体机能的全面发展,提高和保持人的生命活力,为人的一切活动打下坚实的身体(物质)基础,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其作为世界第二大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最后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
随着篮球群众基础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篮球运动中,但篮球是一个需要长期联系的运动,篮球训练也有助于人体的全方面发展,在篮球训练中,最主要的项目就是投篮训练,但投篮训练时往往需要有人捡球,否则训练的效率相对底下,很难达到训练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训练用篮球自动回位装置,在投篮训练时提供篮球自动回位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训练用篮球自动回位装置,包括篮板及设置在所述篮板一侧的篮筐,所述篮筐的底部连接有篮网,所述篮板的另一侧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连接基座,所述基座的一端连接有配重箱,所述基座和所述配重箱均设置在地板上,所述支撑柱的内部为回球管道,所述篮板通过支架连接集球箱,所述集球箱平行设置在所述篮筐的底部,所述集球箱的底部通过集球管连接所述回球管道,所述回球管道的底部连接所述基座,所述基座的底部设置有球座,所述球座的一侧设置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另一端连接回弹球座,所述回弹球座的底部设置有回球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球座的另一侧连接有击球板,所述击球板的另一侧连接击球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回球口的底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地板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球箱和所述篮网为PU或PVC或纯皮或合成纤维材料制成的所述集球箱和所述篮网。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种训练用篮球自动回位装置,在投篮训练时提供篮球自动回位功能,每次投篮后,球通过集球箱收集,经过管道输送到球座上,通过输送带输送至回弹球座,此时通过回弹球座将球从回球口送还到地面上;整个装置不需要人工捡球,球可自动回到地面,减少了捡球浪费的时间和人力,有效的提高训练的效率,保证训练时间。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篮板;2、篮筐;3、篮网;4、支撑柱;5、回球管道;6、支架;7、集球箱;8、集球管;9、基座;10、配重箱;11、回球口;12、地板;13、击球弹簧;14、击球板;15、球座;16、输送带;17、回弹球座;18、传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训练用篮球自动回位装置,包括篮板1及设置在篮板1一侧的篮筐2,篮筐2的底部连接有篮网3,篮板1的另一侧连接有支撑柱4,支撑柱4的底部连接基座9,基座9的一端连接有配重箱10,基座9和配重箱10均设置在地板12上,其特征在于,支撑柱4的内部为回球管道5,篮板1通过支架6连接集球箱7,集球箱7平行设置在篮筐2的底部,集球箱7的底部通过集球管8连接回球管道5,回球管道5的底部连接基座9,基座9的底部设置有球座15,球座15的一侧设置有输送带16,输送带16的另一端连接回弹球座17,回弹球座17的底部设置有回球口11。
球座15的另一侧连接有击球板14,击球板14的另一侧连接击球弹簧13。回球口11的底部连接有传动杆18,传动杆18的另一端连接在地板12的底部。集球箱7和篮网3为PU或PVC或纯皮或合成纤维材料制成的集球箱7和篮网3;当球到达球座15上时,球会停止运动,为了是球能顺利的到达输送带16,通过击球弹簧13和击球板14的推动力,保证球的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倪元振,未经倪元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00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玩具对战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用于乒乓球的可移动自动拾球送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