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芯丝位置可调的包芯纱导丝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10521.0 | 申请日: | 2015-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52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金;苏旭中;张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H13/04 | 分类号: | D01H13/04;D02G3/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位置 可调 包芯纱导丝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环锭纺纱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芯丝位置可调的包芯纱导丝轮装置。
背景技术
包芯纱是指通过芯纱和鞘纱组合的一种复合纱,一般以长丝为芯纱,短纤为外包纤维(鞘纱),其特 点为通过外包纤维与芯纱的结合,可以发挥各自的优点,弥补双方的不足,扬长避短,优化成纱的结构和 特性。包芯纱生产已有40余年历史,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相关纱线品种也不断丰富。目前,全世界大 约有1000余万锭包芯纱,预期每年还将以20-30万锭的速度增长。因此,包芯纱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包芯纱的生产工艺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种:第一种为在细纱工序上加入芯纱,形成包芯纱,外包 纤维先经过粗纱工序得到所需的外包粗纱,然后外包粗纱在细纱机上由后罗拉喂入后经牵伸过程被抽长拉 细,芯丝通过喂入装置由前罗拉喂入,两者一起被加捻形成包芯纱,实现外包短纤维对芯纱的包覆;第二 种是在包覆纱机上加入芯纱,形成包芯纱,棉纱先被加捻形成棉纱筒子,在包覆机上芯纱通过喂入罗拉穿 过包覆纱机的空心锭子的中心,棉纱筒子固定在空心锭子上,通过棉纱筒和锭子的旋转,棉纱被包缠在芯 纱上,形成包芯纱;第三种是通过并纱的办法加入芯纱,形成包芯纱,棉条加工成细纱之后,在并纱机上, 芯纱通过喂入罗拉牵伸,与棉纱合并在一起,形成合股纱,卷绕成股纱筒子,股纱筒子被放置于短纤倍捻 机上,通过倍捻机锭子将股纱加捻,形成包芯纱。其中以第一种方式为主,且包芯纱通常在环锭纺细纱机 上纺制,包芯纱导丝装置是其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起着固定、控制芯纱运动方向的作用。目前,包芯纱 导丝装置通常是由一对导丝轮和一个固定装置组成,其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芯纱在退绕时方向不稳定、 芯纱所受到的张力不均匀、纱线露丝等问题。
针对此,本实用新型给出一种芯丝位置可调的包芯纱导丝轮装置,该装置通过在中间固定支架上通过 螺丝固定连接有横向支架,横向支架的数量在1-6之间,在横向支架的左右两臂上等间距连接有导丝轮, 导丝轮的数量在1-5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横向和纵向连接的若干导丝轮可实现芯丝的喂入方向的调节, 从而优化纺纱工艺,改善成纱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给出一种芯丝位置可调的包芯纱导丝轮装置,以达到实现芯丝的喂入方向的调节, 从而优化纺纱工艺,改善成纱质量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芯丝位置可调的包芯纱导丝轮装置,包括中间固定支架,所 述中间固定支架为长方体形结构,在所述中间固定支架上连接有横向支架,所述横向支架的数量在1-6之 间,所述横向支架通过左螺丝和右螺丝固定在中间固定支架上,所述横向支架包括左横臂和右横臂,所述 左横臂和右横臂分别位于中间固定支架的左右两端,在所述横向支架的左横臂和右横臂上等间距连接有左 导丝轮和右导丝轮,所述左横臂和右横臂上的左导丝轮和右导丝轮呈对称结构排列,所述左导丝轮和右导 丝轮的数量在1-5之间。
纺纱时,芯丝从长丝筒退绕后,呈S形依次穿过横向支架上的导丝轮后喂入前罗拉,而后包裹在经牵 伸后的须条内部,而后加捻成纱,此时,可通过选择横向支架的数量实现喂入芯丝的稳定性调节,通过选 择横向支架上的导丝轮的横向位置实现芯丝喂入位置的调节,从而优化纺纱工艺,改善成纱质量。
本实用新型通过横向和纵向连接的若干导丝轮可实现芯丝的喂入方向的调节,从而优化纺纱工艺,改 善成纱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所示,一种芯丝位置可调的包芯纱导丝轮装置,包括中间固定支架1,中间固定支架1为长方 体形结构,在中间固定支架1上连接有横向支架2,横向支架2的数量在1-6之间,横向支架2通过左螺 丝5和右螺丝6固定在中间固定支架1上,横向支架2包括左横臂和右横臂,左横臂和右横臂分别位于中 间固定支架1的左右两端,在横向支架2的左横臂和右横臂上等间距连接有左导丝轮3和右导丝轮4,左 横臂和右横臂上的左导丝轮3和右导丝轮4呈对称结构排列,左导丝轮3和右导丝轮4的数量在1-5之间。
纺纱时,芯丝从长丝筒退绕后,呈S形依次穿过横向支架2上的导丝轮后喂入前罗拉,而后包裹在经 牵伸后的须条内部,而后加捻成纱,此时,可通过选择横向支架2的数量实现喂入芯丝的稳定性调节,通 过选择横向支架2上的导丝轮的横向位置实现芯丝喂入位置的调节,从而优化纺纱工艺,改善成纱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05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松散氨纶丝线
- 下一篇:一种控制低速轨道车的磁控导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