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栓保护罩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10755.5 | 申请日: | 2015-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01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伟华 |
主分类号: | F16B41/00 | 分类号: | F16B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刘洪勋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栓 护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栓保护装置,特别是一种套在垫片、螺母及螺杆端部,防止螺栓和螺母锈蚀的又能避免其在震动环境下脱落的螺栓保护罩。
背景技术
螺栓作为一种常用连接件,被广泛用于各种动静设备、铁路、桥梁、盾构隧道、建筑等领域。螺栓是以螺杆与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形成紧固件,通常螺杆的端部略伸出螺母。螺母的下方还设置有垫片。在使用过程中,螺栓通常暴露在环境中,受空气、雨雪及腐蚀性物质的锈蚀,即降低使用寿命又可能给生产生活交通带来安全问题,同时由于生锈致使螺母和螺杆锈在一起,不容易拆卸,给检修和更换带来不变。
为了防止螺杆和螺母锈蚀在一起、增加螺栓使用寿命,一种技术方案是采用不锈钢螺栓,但是成本大幅增加。另外一种是在螺栓上涂抹油脂,该方法虽然能够防锈,但会影响美观,还易导致油脂滴落到其它相关的设备或污染相邻的物件。还有一种技术就是采用了螺栓保护帽,但由于用在有震动的地方,螺栓与保护帽之间的咬合性不够,一段时间后导致松动脱落,脱落的时候还有可能撞到运动中的设备、运输工具或其它物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栓保护罩,既能防止螺栓和螺母锈蚀的又能避免其在震动环境下脱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螺栓保护罩,保护罩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容纳垫片的第一腔体、容纳螺母的第二腔体以及容纳螺杆端部的第三腔体;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首尾连通;
第三腔体的内壁设置有与螺杆端部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使螺杆端部伸入后能够固定在第三腔体的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径大于第二腔体的内径,第二腔体的内径大于第三腔体的内径,使得螺栓保护罩的内部形成阶梯型的容腔。
优选地,所述保护罩的外壁上设有防滑部。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部为凸起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结构设置在第二腔体的外壁上。
可选地,所述凸起结构为沿着第二腔体外壁纵向延伸的防滑柱。
优选地,所述防滑柱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优选地,所述凸起的数量为8个,且沿着第二腔体的外壁的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外壁下部设有向外侧延伸的凸缘,凸缘底面与第一腔体外壁的底面平齐。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的外径大于第二腔体的外径,第二腔体的外径大于第三腔体的外径,使得螺栓保护罩的外轮廓呈阶梯型。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内壁上设有密封剂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栓保护罩,在保护罩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容纳垫片的第一腔体、容纳螺母的第二腔体以及容纳螺杆端部的第三腔体;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首尾连通,第三腔体的内壁设置有与螺杆端部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使螺杆端部伸入后能够固定在第三腔体的内壁上。采用上述结构后,一方面能够将暴露在外部的垫片、螺母和螺杆端部全部遮盖住,防止锈蚀,另一方面由于螺杆端部螺纹连接在第三腔体内,使得螺栓保护罩与螺栓暴露在外部的结构固定,不易因震动发生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螺栓保护罩的主剖视图;
图2为螺栓保护罩的俯视图;
图3为螺栓保护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第三腔体4.内螺纹5.防滑部6.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术语解释:本实用新型中所称的“上”和“下”只是为了方便描述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这当然也包括了采用不同参考方向时与其等同的相对位置关系的限定方式。
请参考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螺栓保护罩,其内部自下而上开设有三个腔体,分别为第一腔体1,能够容纳螺母下方的垫片;第二腔体2,能够容纳安装在螺栓端部的螺母,以及第三腔体3,能够容纳螺栓端部。三个腔体自下而上的设置在螺栓保护罩内部,且第一腔体1的内径大于第二腔体2的内径,第二腔体2的内径大于第三腔体3的内径,从而使得三个腔体在螺栓保护罩内部形成阶梯状结构。由于在通常的情况下,在螺栓的端部,垫片的直径大于螺母的直径,螺母的直径大于端部螺杆的直径,采用这种内径逐级增大的容腔可以使各腔体分别与垫片、螺母和螺杆端部具有良好的适配性,起到稳固整体结构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伟华,未经李伟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07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蜡箱包皮革
- 下一篇:一种底流浓度可调式自流型浓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