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切割多层套管用水力割刀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11643.1 | 申请日: | 2015-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9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吴航舟;宋家和;刘俊相;李树生;李亚方;古振东;刘孝强;高存宝;李慧涛;赵海龙;何江波;庞飞;陈晓明;钱旭瑞;余明明;王佳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9/00 | 分类号: | E21B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杨文录 |
地址: | 10002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切割 多层 管用 水力 割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海洋油气田井内套管切割的一次性切割多层套管用水力割刀。
背景技术
在海洋油气田的勘探开发进程中会陆续出现一些无开采价值井及达到服役年限需弃置的安全隐患井,切割回收套管是弃井作业中关键环节之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2009年下发《海洋石油安全管理细则》弃井管理中明确要求套管切割必须在泥线4米以下,因海上油气井表层套管与隔水管之间水泥返高深度多为海底泥线,多层套管的切割成为了海上弃井的一项关键工序。
国内已有机械式套管内割刀,这种内割刀通常由上接头、弹簧、本体、刀体部件、活塞、喷嘴等零件组成,这种内割刀为单层套管割刀,难以满足海上油气井常规套管组合133/8″-36″范围内多层套管的一次性切割。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者有鉴于上述缺陷,通过潜心研究和设计,综合长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经验和成果,研究设计出一种一次性切割多层套管用水力割刀,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国内油气井中常用套管(133/8″-36″套管)环控有水泥封固井的套管切割,只能依靠浮吊和潜水员配合实现水下人工切割,人工切割风险大、成本高昂、适应水深受限,有诸多的局限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切割多层套管用水力割刀,用于133/8″-36″范围内多层套管的一次性切割,包括圆筒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连接有上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接头设有轴向贯通的流道;
所述本体内滑动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端的扩大部和本体之间实现密封,下端的缩小部前端滑动穿过本体内的导向孔,所述活塞杆的扩大部和导向孔之间设有弹簧以提供活塞杆的弹性回复;
所述活塞杆内设有轴向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上接头的流道直径,所述通孔的后端设有合金喷嘴,所述活塞杆缩小部的前端还拆卸的设有下喷嘴;
所述本体在导向孔的前侧设有多个割刀以及供各割刀伸出的纵向通槽,所述多个割刀在圆周方向等距间隔排列并分别通过销轴枢接于本体。
其中:所述割刀为三个,其刀体采用了40CrMnMo材质,所述销轴采用40CrNiMoE材质。
其中:所述割刀的刀刃部焊接有耐磨涂层。
其中:所述本体的前端还套设有引鞋,所述引鞋通过顶丝进行可拆卸的固定。
其中:所述本体在导向孔的上方设有对应活塞杆扩大部的限位台阶。
其中:所述合金喷嘴的后端设有孔用挡圈,所述合金喷嘴的外缘和通孔内缘之间设有O形圈。
通过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切割多层套管用水力割刀具有如下效果:
1、新型一次性切割多层套管用水力割刀的研发是通过调研海上油气井套管结构组合后,满足了海上常规套管组合中133/8″-36″范围内多层套管的一次性切割,结束了该类井套管切割仅能依靠浮吊和潜水员才能完成的时代。
2、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广泛。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可通过后述的说明及所附图而得到。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切割多层套管用水力割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了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上接头;2、本体;3、密封垫;4、O形圈;5、Y形圈;6、活塞杆;7、孔用挡圈;8、合金喷嘴;9、O形圈;10、弹簧;11、顶丝;12、下喷嘴;13、销轴;14、割刀;15、顶丝;16、引鞋;17、弹簧垫圈;18、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切割多层套管用水力割刀。
所述一次性切割多层套管用水力割刀包括圆筒状的本体2,所述本体2的一端连接有上接头1,可选的是,所述本体2的一端设有阶梯内缘,所述上接头1的外缘设有与阶梯内缘对应的阶梯部,所述阶梯内缘和阶梯部可通过螺纹进行紧固连接,还可在两者之间设有密封装置,参见图1,所述密封装置可为由密封垫3和O型圈4组成的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可设置于上接头1外缘的容纳凹槽内。
所述上接头1设有轴向贯通的流道,以供高压液体的进入,其中,所述流道的直径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16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挖钻机回转监控预警系统
- 下一篇:一种内置浮箍安装固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