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智能旋进旋涡流量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11755.7 | 申请日: | 2015-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54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沈庆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嘉渝仪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32 | 分类号: | G01F1/32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薛波 |
地址: | 40070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智能 旋涡 流量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流量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智能旋进旋涡流量计。
背景技术
旋进旋涡流量计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城市供气等行业测 量各种气体流量,是目前油田和城市天然气输配计量和贸易计量的首选产品。 旋进旋涡流量计是一种流体振荡性流量计,是利用旋涡进动现象进行流量测量 的,旋涡进动频率与流体的流量成正比。工业生产中,某些情况下不愿意应用 旋进旋涡流量计就是因为其压力损失大,所以优化旋进旋涡流量计,降低其压 力损失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一般的流量计都是通过磁传动方式,采用这种传动方式最大的缺点就 是一旦流量计一旦在强磁环境下会出现不计量的现象,尤其是在电解金属工艺 中,要求低电压大电流工作。工作时,现场产生极强的磁场效应,流量计因受 强磁场的作用,使现场及远传信号显示紊乱,无法正常检测流量,严重影响正 常的生产控制及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 一体化智能旋进旋涡流量计,以降低压力损失,扩展旋进漩涡流量计的应用范 围。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化智能旋进旋涡流量计,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两端分别设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壳体中部设有与壳体内壁密封 连接的螺旋起旋器,所述螺旋起旋器将壳体内部分成靠近入口的水流腔和靠近 出口的检测腔两个独立的腔体,所述水流腔靠近入口的一端沿水流方向依次设 有大颗粒杂质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网,所述水流腔内壁交叉设有数块导流板, 所述数块导流板与水流腔内壁之间形成水流通道,所述壳体检测腔靠近水流腔 的一端设有叶轮,所述叶轮上方设有抗磁片,所述抗磁片上方通过伸缩杆与壳 体外壁的伸缩控制器连接,所述检测腔中部对称设有压电晶体传感器,所述压 电晶体传感器通过数据线与信号处理器连接,所述检测腔靠近出口的一端设有 消旋器。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靠近入口的一端和靠近出口的一端分别设有法兰盘。
作为优选,所述大颗粒杂质过滤网厚度为2cm。
作为优选,所述活性炭过滤网厚度为1cm。
作为优选,所述伸缩控制器通过安装板与壳体外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抗磁片的设置,实现了强磁环境下流量计能正常工作,解决了现有的流 量计存在的不适用于强磁环境的问题,在强磁环境中,流量计可以正常检测流 量;
2、大颗粒杂质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网能对杂质进行过滤,防止杂质阻塞流 量计;
3、导流板与水流腔内壁之间形成的水流通道能有效的进行导流,在进行流 量监测前,减缓壳体内部的压力;
4、螺旋起旋器配合压电晶体传感器能有效的对水流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入口;3、出口;4、螺旋气旋器;5、水流腔;6、检 测腔;7、大颗粒杂质过滤网;8、活性炭过滤网;9、导流板;10、叶轮;11、 抗磁片;12、伸缩杆;13、伸缩控制器;14、压电晶体传感器;15、数据线; 16、消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一体化智能旋进旋涡流量计,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两 端分别设有入口2和出口3,所述壳体1中部设有与壳体1内壁密封连接的螺旋 起旋器,所述螺旋起旋器将壳体1内部分成靠近入口2的水流腔5和靠近出口3 的检测腔6两个独立的腔体,所述水流腔5靠近入口2的一端沿水流方向依次 设有大颗粒杂质过滤网7和活性炭过滤网8,所述水流腔5内壁交叉设有数块导 流板9,所述数块导流板9与水流腔5内壁之间形成水流通道,所述壳体1检测 腔6靠近水流腔5的一端设有叶轮10,所述叶轮10上方设有抗磁片11,所述 抗磁片11上方通过伸缩杆12与壳体1外壁的伸缩控制器13连接,所述检测腔 6中部对称设有压电晶体传感器14,所述压电晶体传感器14通过数据线15与 信号处理器连接,所述检测腔6靠近出口3的一端设有消旋器16。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靠近入口2的一端和靠近出口3的一端分别设有 法兰盘。
本实施例中,所述大颗粒杂质过滤网7厚度为2cm。
本实施例中,所述活性炭过滤网8厚度为1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嘉渝仪表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嘉渝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17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化智能楔形流量计
- 下一篇:便携式多功能点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