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梁模板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12465.4 | 申请日: | 2015-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6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魏志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志光 |
主分类号: | E04G13/04 | 分类号: | E04G13/04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市维信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02 | 代理人: | 许久利 |
地址: | 066600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葛***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板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模板支撑,具体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梁模板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浇混凝土建筑施工中,梁模板的支撑一般采用支架类支撑和对拉螺栓类支撑。支架类梁模板支撑通常使用木方或钢管组合方式进行梁两侧模板和梁底模板的支撑固定,其支架组合成型费工、费时、费力,施工效率低,耗费大量的木材,并且由于支架类支撑对梁模板的紧固性能较差,容易发生胀模现象,影响浇筑成型后梁的质量;对拉螺栓类支撑相对支架类支撑的结构简单,对梁模板的紧固性能也较好,但拉螺栓要穿过梁体和模板,破坏梁和模板的整体性,对梁体的性能和模板的整体性产生不良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合和拆卸方便,省工、省时、省力,对梁模板的紧固性能好,能够保证现浇混凝土梁体成型质量的梁模板支撑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梁模板支撑装置,包括平置的托梁,该托梁的下面中部固定设置一竖置螺杆,所述的螺杆上装配有螺母;所述托梁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呈L形的夹座,所述夹座的平置边通过连接销轴与所述的托梁铰连接,在所述夹座的平置边上面设有与所述托梁的上面配合的夹座支板,所述夹座的竖置边装配有与所述托梁的上面平行的紧固丝杠。
进一步,所述托梁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与所述的连接销轴配合的横向长孔,各横向长孔的上孔边分布有与所述的连接销轴配合的U形槽。
进一步,所述紧固丝杠的内侧端设有顶盘。
进一步,所述紧固丝杠的外侧端设有丝杠转动手柄。
进一步,所述的螺母上设有螺母转动手柄。
本实用新型的梁模板支撑装置结构简单,为一体式重复使用产品,组合和拆卸省工、省时、省力,特别适用于现浇混凝土梁体模板支撑,对梁模板的紧固性能好,能够大大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梁体成型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梁模板支撑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梁模板支撑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托梁;2、螺杆;3、螺母;4、夹座;5、连接销轴;6、夹座支板;7、紧固丝杠;8、横向长孔;9、U形槽;10、顶盘;11、丝杠转动手柄;12、螺母转动手柄;13、支撑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图2,本梁模板支撑装置包括平置的托梁1,该托梁1采用开口向下的槽形钢。在托梁1的下面中部固定设置一竖置螺杆2,螺杆2上装配螺母3。所述托梁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呈L形的夹座4,各夹座4的平置边分别通过一连接销轴5与托梁1铰连接。如附图实施例,夹座4的平置边由分别位于托梁1两侧的一对侧板和位于该两侧板上面中部的夹座支板6构成,在工作状态下,夹座支板6的下面与托梁1的上面接触配合。夹座4的竖置边设有螺纹孔并装配与托梁1的上面平行的紧固丝杠7。上述结构的梁模板支撑装置使用时,将螺杆2插装在竖置的支撑钢管13上,通过转动螺母3调整高度,使托梁1的上面与梁底模板充分接触,然后分别转动紧固丝杠7使两紧固丝杠7的内侧端分别与相对的侧模板充分接触,即完成对梁模板的支撑固定。
如附图实施例,本梁模板支撑装置在托梁1的两端部分别设置与连接销轴5配合的横向长孔8,各横向长孔8的上孔边分布有与连接销轴5配合的倒置U形槽9。该梁模板支撑装置使用时,利用横向长孔8和U形槽9调节固定两夹座4的间距,扩大本梁模板支撑装置相对梁宽度的适用范围。该结构的梁模板支撑装置,当连接销轴5移动至横向长孔8的外侧端时,两夹座4可向下转动垂于托梁1两侧,方便侧模板的拆卸,此时托梁1仍与梁底模板充分接触并起到支撑作用。
如附图实施例,本梁模板支撑装置的紧固丝杠7的内侧端设有顶盘10,用于增加紧固丝杠7与侧模板的接触面积,改善紧固丝杠7与侧模板的配合性能。顶盘10适合设置成圆形盘。顶盘10与紧固丝杠7固定连接或可相对转动连接。
本梁模板支撑装置的紧固丝杠7的外侧端部可设置成四方、六方头,或设置转动杆插孔,用于紧固丝杠7的转动操作。同样螺母3可采用六方螺母,或设置转动杆插孔,用于螺母3的转动操作。如附图实施例,本梁模板支撑装置的紧固丝杠7和螺母3分别设置丝杠转动手柄11和螺母转动手柄12,方便徒手操作转动紧固丝杠7和螺母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志光,未经魏志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24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