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水冷加料槽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12727.7 | 申请日: | 2015-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9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施维枝;黄其明;高瞻;谈存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3/00 | 分类号: | F27D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熊万里 |
地址: | 40001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水冷 加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合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复合水冷加 料槽。
背景技术
废钢连续加料是电炉炼钢的一个重要节能环保分项技术,其中以基于振动连续加料的 Consteel技术为典型代表。作为废钢连续加料装置的关键设备之一,入炉部分的加料槽长期 处于高温、高粉尘、强磁辐射等恶劣工况下,加料槽具备高刚度、耐高温、安全可靠等性能 显得尤为重要。现有加料槽主要采用箱式水冷结构,存在热变形大、两侧及底部拼接焊缝容 易开裂甚至漏水、寿命短、维护量大等缺点。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1449151U,授权公告日为2010年5月5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 开了一种炼钢用电炉送料装置,主要包括送料前段和送料后段,送料后段内设置有冷却回路 组,该冷却回路组由第一冷却回路和第二冷却回路组成,第一冷却回路设置在第二冷却回路 的外侧,第一冷却回路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第二冷却回路具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 该实用新型主要采取增加冷却水路数量方式增强电炉送料装置冷却效果,防止送料前段被熔 化,但仍存在送料装置刚性不足、两侧及底部拼接焊缝暴露于高温环境下可能开裂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长期在高温环境下 工作,且热变形小、安全可靠的复合水冷加料槽。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合水冷加料槽,包括箱式水冷槽、管式水冷块、固定卡板和耐火层,所述箱式水 冷槽作为基础框架确定加料槽形状,所述管式水冷块沿箱式水冷槽外轮廓固定在箱式水冷槽 外侧,所述固定卡板布置在箱式水冷槽与管式水冷块之间起加固作用,所述耐火层涂覆于箱 式水冷槽、管式水冷块和固定卡板所形成的管道间隙。
采用上述结构,管式水冷块有效提高加料槽冷却效果和整体刚度,降低加料槽高温热变 形。管式水冷块与涂覆的耐火层有效保护加料槽两侧及底部拼接焊缝,避免焊缝暴露于炉体 高温环境下可能存在的焊缝开裂甚至漏水等安全问题,复合水冷加料槽热变形小、寿命较长、 维护量小、安全可靠、成本经济。
作为优选:所述管式水冷块焊接在箱式水冷槽外侧,所述固定卡板焊接与管式水冷块和 箱式水冷槽焊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箱式水冷槽底部采用弧形过渡,截面呈上下等宽U形或上宽下窄喇叭形。
作为优选:所述箱式水冷槽由顶板、内底板、侧板、外底板、隔板、水冷槽钢管焊接而 成。
作为优选:所述箱式水冷槽至少采用一路水冷,由顶板、内底板、侧板、外底板、隔板 焊接而形成的内部水冷通道呈蛇形布置,水路走向与振动加料方向平行或垂直。
作为优选:所述箱式水冷槽的水冷槽进水口、水冷槽回水口布置在远离炉体侧的箱式水 冷槽底部或两侧,采用法兰或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管式水冷块由水冷块钢管、弯头焊接形成管式水冷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管式水冷块底部采用弧形过渡,截面呈上下等宽U形或上宽下窄喇叭形, 且管式水冷块截面内轮廓与箱式水冷槽截面外轮廓相匹配。
作为优选:所述管式水冷块至少采用一路水冷,水冷通道呈蛇形布置,水路走向与振动 加料方向垂直或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管式水冷块的水冷块进水口、水冷块回水口布置在远离炉体侧的箱式水 冷槽底部或两侧,采用法兰或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卡板为多个,在箱式水冷槽与管式水冷块所形成的间隙中均匀等距 布置。
作为优选:所述耐火层的材料为酸性或碱性或中性耐火材料,例如以二氧化硅或氧化镁 或三氧化二铝为主要成分的耐火材料。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现有箱式水冷技术基础上,增加管式水冷块,使加料槽形成复合水冷结构,有效提 高加料槽冷却效果和整体刚度,降低加料槽高温热变形。
2、管式水冷块与涂覆的耐火层有效保护加料槽两侧及底部拼接焊缝,避免焊缝暴露于炉 体高温环境下可能存在的焊缝开裂甚至漏水等安全问题,显著提高加料槽使用寿命及安全可 靠性,减少设备维护量,降低生产成本。
3、整体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加工制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27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结核菌痰液检验盒
- 下一篇:车体静强度试验台垂向加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