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点火线圈高压接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13028.4 | 申请日: | 2015-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22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吴玄辰;张峰;茅一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38/12 | 分类号: | H01F38/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屈蘅 |
地址: | 2012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点火 线圈 高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点火线圈高压接杆。
背景技术
火花塞(sparkplugs),俗称火嘴,其作用是将高压导线送来的脉冲高压电放 电,击穿火花塞两电极间空气,产生电火花以此引燃气缸内的混合气体。其主 要类型包括准型火花塞、缘体突出型火花塞、电极型火花塞、座型火花塞、极 型火花塞、面跳火型火花塞等。具体地说,火花塞的功用是将上万伏的高压电 引入燃烧室,并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与点火线圈和供油系统配合使发动机 作功,在很大程度上共同决定着发动机的性能。
点火线圈是汽车发动机的点火装置。通常,点火线圈高压接杆是与点火线 圈装配使用,其可起到连接火花塞、与发动机缸盖密封、和发动机缸壁绝缘以 及导向安装、排气等作用。因此,点火线圈既需要满足高压绝缘的要求,又需 要具有一定的强度要求。
目前大多数的高压接杆在满足绝缘性能的要求下,通过增设粗厚的加强筋 或者增加壁厚来达到强度要求,但发明人发现,这样会导致以下问题:
1)高压接杆的用料增加,成本增高;
2)高压接杆的体积变大,无法用于安装空间有限的发动机缸体。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点火线圈高压接杆,在 所述高压接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凹陷的加强部。
可选的,所述加强部的数量为多个,分别沿着所述高压接杆的轴向方向排 列形成多条加强筋。
可选的,所述高压接杆还包括火花塞加强筋,凸出于所述高压接杆的表 面。
可选的,所述火花塞加强筋的数量为四个,等距环绕于所述高压接杆的外 侧。
可选的,所述高压接杆还包括点火线圈安装位、弹簧安装位和火花塞安装 位,沿所述点火线圈高压接杆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于所述高压接杆的内部。
可选的,所述高压接杆还包括弹簧限位台,设置于所述弹簧安装位和火花 塞安装位之间,用于限制所述弹簧安装位中弹簧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高压接杆还包括密封部,设置于所述高压接杆的一端,用于 密封所述点火线圈安装位。
可选的,所述密封部包括密封盖和密封唇,所述密封盖遮盖所述点火线圈 安装位的开口,所述密封唇密封所述密封盖与所述点火线圈安装位的开口间的 缝隙。
可选的,所述高压接杆还包括火花塞导向位,设置于所述火花塞安装位远 离所述弹簧安装位一端的端口。
可选的,所述高压接杆还包括排气槽,设置于所述密封部的侧面,用于使 气体通过所述排气槽进出所述高压接杆。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点火线圈高压接杆,在其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凹陷的加 强部。在不增加高压接杆壁厚和粗细的情况下,在高压接杆圆柱表面的凹陷加 强部形成了内凹的加强筋,起到增加高压接杆强度的效果。另外,在高压接杆 表面具有多排上述内凹的加强筋的情形下,每两排内凹的加强筋中间亦形成了 长条加强筋,形成内凹外凸结构,更好地起到了增加高压接杆强度和刚性的作 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点火线圈高压接杆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点火线圈高压接杆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述菱形加强部的点火线圈高压接杆的立体 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述矩形加强部的点火线圈高压接杆的立体 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述圆形加强部的点火线圈高压接杆的立体 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述六边形加强部的点火线圈高压接杆的立 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述三角形加强部的点火线圈高压接杆的立 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 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 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 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点火线圈高压接杆,图1为该点火线圈高压接杆的 侧视图,图2为该点火线圈高压接杆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30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