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建筑的换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13130.4 | 申请日: | 2015-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5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水良;方怡;丁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建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建筑结构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深基坑地下建 筑的换撑结构。
背景技术
深基坑工程中所说的换撑技术,其原理是让支护桩因临时性的内支撑结构 体系拆除所产生的部分应力通过受力媒体分化或传递给具备足够承受能力的第 三者,即已经施工完成且达到相当强度的地下室外墙及负一层楼板梁,从而保 证支护桩正常的支护作用,使得工程能够安全保质地继续进行,其实质是应力 安全有序的调整、转移和再分配。
然而,对于某些大空间地下建筑而言,如大型车库、展览馆等,建筑内部 空间存在大面积的水平楼板结构缺失,无法起到水平换撑传力的作用。因此, 如何设计一种行之有效的换撑结构及方法,在原有内支撑结构体系拆除后,能 够避免地下结构外墙因土压力过大而造成扰动,进而保证结构的稳定性,是本 领域技术人员面临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换撑技术,不能适用于内部空间存在大面积水平楼板缺失的地 下建筑换撑施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建筑的换撑结构, 通过在原有结构上新增梁板及刚性支撑件来达到换撑的目的,保证了地下结构 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一种地下建筑的换撑结构,包括与所 述地下建筑的原有结构梁板连接的临时梁板;连接在所述临时梁板与支护桩之 间的若干刚性支撑件;支撑于所述地下建筑的外墙与所述支护桩之间的若干混 凝土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墙与所述支护桩之间的填料层。
优选的,若干所述混凝土板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且与相邻所述刚性支撑件 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的,在相邻的所述原有结构梁板之间还增设了加固梁,且所述加固梁 与所述原有结构梁板混凝土浇筑为一体。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板采用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30的混凝土浇筑而成。
优选的,所述刚性支撑件由型钢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填料层由位于两侧的挡土墙,及填充于所述挡土墙、外墙及 支护桩之间腔室内的填料构成。
优选的,所述填料由石粉或细砂中的至少一种组成。
优选的,在所述外墙的受力部位还浇筑有腰梁或暗梁,所述刚性支撑件支 撑在所述外墙的腰梁或暗梁上。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针对大型地下建筑内部空间缺失水平楼板结构, 无法起到水平换撑传力作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换撑结构利用在地下建筑的 原有结构梁板与外墙之间的结构空缺处增设的临时梁板,连接在临时梁板与支 护桩之间的若干刚性支撑件,以及设置于外墙与支护桩之间的若干混凝土板构 成一受力体系,将外侧土压力通过该受力体系传递至地下建筑的原有结构梁板, 为顺利拆撑提供安全可靠的施工条件,而且,它还利用在外墙与支护桩之间回 填填料层形成传力板带,通过回填方式将外侧土应力传递给外墙;因此,该换 撑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将外侧土压力传递至原有结构梁板,拆除地下建筑的 内支撑后,能够避免外侧土压力过大对坡道外墙造成扰动,从而保证了地下建 筑的整体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地下建筑结构的局部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地下建筑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地下建筑的换撑结构提出的 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 更清楚。以下将由所列举之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 及特征。需另外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 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 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实用新型技 术方案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31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