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种植体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13918.5 | 申请日: | 2015-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07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朱有家;杜昌连;王九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C8/00 | 分类号: | A61C8/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程欣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种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种植体。
背景技术
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口腔种植已经成为了一种被广大患者接受的治疗牙缺失的方法,因种植牙具有咀嚼效果满意、使用时间长久、患者感觉舒适等诸多优点。近十年来,求治于口腔种植的患者逐年上升。据统计2013年我国的种植体消耗为4.8万套,近年来种植数量大幅度增加。然而随着种植牙的普及,随之而来的是种植所产生的并发症也随之增加,医患矛盾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其中导致种植体失败的因素之一是由于种植体设计欠合理造成的。
在这些并发症中,有些病例为种植体移位至上颌窦、蝶窦甚至颅前窝;亦有部分病例的种植体移至牙槽骨的深部或下颌管,造成下牙槽神经不可逆损伤。导致种植体移位的原因除了手术者对种植部位的结构缺乏了解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种植体的形态设计在控制植入深度没有“锁定关系”有关。此外种植体的上段骨组织因失去一定量的应力刺激来维持正常骨组织的代谢平衡,导致骨组织废用性萎缩,造成种植体过早松动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在有限的颌骨空间内获得尽可能大的固位力,以更好承担功能负荷和取得更长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种植体,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种植体,包括种植体本体(1),所述种植体本体(1)顶部相对两侧的外缘分别水平向外延伸形成翼状支托(2)。
所述支托(2)底面与种植体本体(1)连接面为弧形。
所述每侧支托(2)的长度为1.5mm。
所述每侧支托(2)上表面平行设置有1条及以上条凹槽(3),目的是加强种植体的固位。
所述凹槽(3)的长度与支托(2)的长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圆锥“T”型种植体,该种植体的外形含有仿生学理念,它完全模拟天然牙根形态,种植体由支托部分和垂直部分构成,即在种植体垂直部分的上端向外延伸两翼的支托,支托与垂直部分整体上呈“T”型;每侧支托长1.5mm,支托与垂直部相连处呈弧形。可以根据骨量的不同设计不同长度及不同周径的种植体。
本实用新型对一些松质骨密度较低的病例具有一定的骨挤压作用以提高界面骨密度,种植体的支托与垂直部分呈弧形可与牙槽骨上端紧密贴合,既可以防止种植体下滑至上颌窦、下齿槽神经管或牙槽骨的深部,又可给牙槽嵴一定的生理刺激,减少周围牙槽骨承受的应力,机械强度好,可有效减少种植牙并发症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其中:种植体本体1,翼状支托2,凹槽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种植体,包括种植体本体(1),所述种植体本体(1)顶部相对两侧的外缘分别水平向外延伸形成翼状支托(2)。
所述支托(2)底面与种植体本体(1)连接面为弧形。
所述每侧支托(2)的长度为1.5mm。
所述每侧支托(2)上表面平行设置有1条及以上条凹槽(3),目的是加强种植体的固位。
所述凹槽(3)的长度与支托(2)的长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圆锥“T”型种植体,该种植体的外形含有仿生学理念,它完全模拟天然牙根形态,种植体由支托部分和垂直部分构成,即在种植体垂直部分的上端向外延伸两翼的支托,支托与垂直部分整体上呈“T”型;每侧支托长1.5mm,支托与垂直部相连处呈弧形。可以根据骨量的不同设计不同长度及不同周径的种植体。
本实用新型对一些松质骨密度较低的病例具有一定的骨挤压作用以提高界面骨密度,种植体的支托与垂直部分呈弧形可与牙槽骨上端紧密贴合,既可以防止种植体下滑至上颌窦、下齿槽神经管或牙槽骨的深部,又可给牙槽嵴一定的生理刺激,减少周围牙槽骨承受的应力,机械强度好,可有效减少种植牙并发症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39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