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封闭窦道内口的治疗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15024.X | 申请日: | 2015-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07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逊;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94 | 分类号: | A61B17/94;A61B1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任小鹏 |
地址: | 30012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封闭 窦道内口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封闭窦道内口的治疗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临床中用于封闭窦道内口的主要方法如下:其一是主动冲洗等待窦道内口自愈;其二是利用生物蛋白胶对窦道内口封堵;其三是直接手术切除。但是,在实际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上述封闭窦道内口的方法存在诸多缺陷:如若被动等待窦道内口自愈,会存在窦道自愈病程长,窦道护理困难等问题,而且,并非所有窦道都能自愈;如若利用生物蛋白胶对窦道内口封堵,失败率会较高,而且,并非所有窦道都适合生物蛋白胶进行封堵,适用性差;此外,直接手术切除为有创操作,患者需承受较大痛苦以及较高的手术费用和后期护理费用等,而且,手术切除后仍有一定的肠外瘘复发率。
上述提到的现有用于封闭窦道内口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会额外的增加患者的痛苦,复发率较高,从而延长了患者病程,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封闭窦道内口的治疗器,本实用新型能够借助消化内镜进行微创治疗,患者痛苦小,可以重复进行操作,操作成功后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封闭窦道内口的治疗器,包括:一消化内镜,一套接在所述消化内镜末端的套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套管端头外壁的套扎装置,所述套管端头弯曲,所述套管末端端口为喇叭口或者与套管直径一致的直口。
优选地,所述套管端头弯曲的角度为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90度。
优选地,所述套管直径为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30mm且其端口直径为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50mm。
优选地,所述套扎装置包括:预置于所述套管端头的套扎圈和通过所述消化内镜操作通道内的激发线,所述激发线末端位于所述消化内镜的操作手柄处,通过拉动激发线可将套扎圈套扎在所述套管末端所接触的组织上。
优选地,所述套扎圈可为单发或者连发。
优选地,所述套管的长度为10-200mm、管壁厚为0.01-0.50mm。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采取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封闭窦道内口的治疗器,包括:一消化内镜,一套接在所述消化内镜末端的套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套管端头外壁的套扎装置,所述套管为直管且其末端端口为喇叭口。
优选地,所述套管直径为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30mm且其端口直径为大于5mm且小于等于50mm。
优选地,所述套扎装置包括:预置于所述套管端头的套扎圈和通过所述消化内镜操作通道内的激发线,所述激发线末端位于所述消化内镜的操作手柄处,通过拉动激发线可将套扎圈套扎在所述套管末端所接触的组织上。
优选地,所述套扎圈为单发或者连发。
优选地,所述套管的长度为10-200mm、管壁厚为0.01-0.50mm。
为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有上述两种技术方案。
在上述两种种技术方案中,消化内镜,一是可以便于操作人员观察窦道内口的实际位置,二是可以便于操作人员操作激发线,三是其自由端头便于安装套管。
套管,一是用于安装套扎装置等组件;二是其自由端口可用于圈定窦道内口,以便于操作人员在触发激发线后,即可利用套扎装置将窦道内口封闭。
在第一种技术方案中,在实际的操作时,鉴于窦道内口可能会位于肠道皱襞内侧或胃皱襞背侧,当套管端头进入肠道皱襞内侧或胃皱襞背侧探寻其上的窦道内口时,若套管端头为直管,其端头无法罩住肠道皱襞内侧或胃皱襞背侧上的窦道内口,故为了增强本实用新型的适应性,本实用新型设计所述套管端头弯曲,当套管端头有一定的弯曲角度时,可使得操作人员接下来进行的封闭窦道内口的作业更为便捷。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套管端头弯曲的角度为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90度。
鉴于实际操作时窦道内口直径大小不一,故为适应直径不同的窦道内口,本实用新型还设计所述套管末端端口为喇叭口或者与套管直径一致的直口,套管末端端口用于罩住窦道内口,在实际的使用中,直口可用于封闭直径较小的窦道内口,喇叭口可用于封闭直径较大的窦道内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人民医院,未经天津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50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术用洞巾双面胶贴
- 下一篇:一种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稳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