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衡梁自动测斜仪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16207.3 | 申请日: | 2015-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6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戴向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向胜 |
主分类号: | E02D1/00 | 分类号: | E02D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衡 自动 测斜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测斜仪。
背景技术
基坑(foundationpit),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 开挖的土坑,基坑属于临时性工程,其作用是提供一个空间,使基础的砌筑 作业得以按照设计所指定的位置进行。
为了保障基坑的稳定,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对基坑的边界进行测量, 监测基坑深层水平位移。现行的设备是可携带的测斜仪,在测量时,需要人 员携带测斜仪去现场读取数据;监测采集数据的频率为每天一遍,无法全程 实时采集数据,无法提前报警;特别是天气不好时,人员往往不去现场采集 数据,而基坑往往是在气候不好时,容易位移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量便捷,能够连续监测基坑水平位移 的自动测斜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衡梁自动测斜仪,包括测斜仪 本体、电缆、轮轴、用于驱动轮轴交替正转和反转的电机控制系统和数据接 收及显示装置;所述测斜仪本体安装在位于基坑边缘的测斜孔内,所述测斜 仪本体通过电缆与数据接收及显示装置电连接,所述电缆缠绕在轮轴上,所 述轮轴固定在测斜孔的上方,所述电机控制系统与轮轴驱动连接。
其中,所述测斜仪本体包括主壳体、用于将测斜孔变形转换成自身动作 的导轮、用于将导轮的动作转换为电信号的信号调理电路、用于将信号调理 电路产生的电信号转换为倾斜参数的倾斜芯片以及用于接线的接线槽;所述 导轮安装在主壳体的两侧,所述导轮与信号调理电路连接,所述信号调理电 路与倾斜芯片电连接,所述倾斜芯片通过接线槽与电缆电连接。
其中,所述测斜仪本体还包括减震层,所述减震层位于主壳体的底端。
其中,该平衡梁自动测斜仪还包括导向管,所述导向管通过支架固定在 测斜孔的正上方,所述电缆通过测斜管后缠绕在轮轴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衡梁自动测斜仪,由电 机控制系统驱动轮轴转动使轮轴卷绕电缆,电缆牵引测斜仪本体在测斜孔内 上下运动,具体来说,电机控制系统根据程序设定的多组监测时间控制测斜 仪本体下行至测斜孔下端,之后再上行至测斜孔顶端,实现全程深层水平位 移监测,可以实时全程监测基坑工程的深层水平位移变化。本实用新型将平 衡梁自动测斜仪安装于测斜孔内,无需每次测量均重新架设设备,具有测量 简单便捷的优点;而且,能够实时测量数据,监测效果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衡梁自动测斜仪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测斜仪本体的结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1、测斜仪本体12、电缆
13、轮轴14、电机控制系统
15、导向管16、测斜孔
111、主壳体112、导轮
113、信号调理电路114、倾斜芯片
115、接线槽116、减震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
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衡梁自动测斜仪,包括测斜仪本体 11、电缆12、轮轴13、用于驱动轮轴13交替正转和反转的电机控制系统14 和数据接收及显示装置;测斜仪本体11安装在位于基坑边缘的测斜孔16内, 测斜仪本体11通过电缆12与数据接收及显示装置电连接,电缆12缠绕在轮 轴13上,轮轴13固定在测斜孔16的上方,电机控制系统14与轮轴13驱动 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衡梁自动测斜仪,由电机控制系 统14驱动轮轴13转动使轮轴13卷绕电缆12,电缆12牵引测斜仪本体11在 测斜孔16内上下运动,具体来说,电机控制系统14根据程序设定的多组监 测时间控制测斜仪本体11下行至测斜孔16下端,之后再上行至测斜孔16顶 端,实现全程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可以实时全程监测基坑工程的深层水平位 移变化。本实用新型将平衡梁自动测斜仪安装于测斜孔16内,无需每次测量 均重新架设设备,具有测量简单便捷的优点;而且,能够实时测量数据,监 测效果更加准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向胜,未经戴向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62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