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气导线连接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17479.5 | 申请日: | 2015-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8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文;朱有沛;陈永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 |
主分类号: | H01R43/033 | 分类号: | H01R43/033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黄培智 |
地址: | 52371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气 导线 连接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线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气导线连接工具。
背景技术
导线连接是电工作业的一项基本工序,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序,其连接 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线路能否安全稳定地长期运行。对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 是:连接牢固可靠、连接电阻小、机械强度高、耐腐蚀耐氧化、电气绝缘性能 好。然而,在连接线芯较粗的导线或在冬天气温低,往往难以绞合拧紧导线, 如采用尖嘴钳、钢丝钳等工具绞合,又容易伤及导线线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气导线连接工具,使作业人员能 够在保证导线连接牢固可靠、接头电阻小、机械强度高的前提下,更轻松省力 地进行导线连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气导线连接工具,用于将两条导线相互绞合,包括用于接纳导线的 中空套筒、用于转动中空套筒的摇杆,所述中空套筒的两端均设有滑动套筒和 沿径向抵紧穿到中空套筒内的导线的固定旋钮,并在其中一个滑动套筒旁的中 空套筒上开设有线芯窗口,在中空套筒上设有用于绷紧从线芯窗口伸出的导线 的拉线机构。
利用上述电气导线连接工具,可将一条导线待连接部分的绝缘层剥掉后穿 到中空套筒内,然后将另一条导线头部的绝缘层剥掉,从靠近线芯窗口的一端 穿到中空套筒内并从线芯窗口穿出,然后将线头固定在拉线机构上,两条导线 的其它部分则用中空套筒两端的固定旋钮固定住,最后转动摇杆,带动中空套 筒与滑动套筒发生相对转动,在这一过程中,其中一条导线随着中空套筒、摇 杆和拉线机构一起转动,另一条导线则与滑动套筒保持相对静止,从而使两条 导线缠绕在一起。
所述拉线机构包括固定轴、套在固定轴上的拉伸弹簧和拉线杆,其中固定 轴和拉伸弹簧的底端均固定在所述摇杆旁侧的中空套筒上,拉伸弹簧的另一端 与所述拉线杆的一端相连,拉线杆从设置在所述摇杆上的通孔穿过摇杆,并在 所述拉线杆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固定导线线头的固定件。能利用摇杆上通孔的底 壁为支点,以拉线杆作为杠杆,用拉线杆一端的拉伸弹簧绷紧固定在拉线杆另 一端的导线线头,使导线在绞合过程中始终保持紧凑牢固。
沿所述中空套筒的一侧筒壁设有开口。能更方便地把导线放到中空套筒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调研各种规格的导线以及分析各种接线技术, 设计了该电气导线连接工具,其连接导线时不伤线根,省力、省时,连接牢固 可靠、接头电阻小、机械强度高,而且美观;对各种规格的导线连接以及各种 导线连接方式时均表现优秀;该工具灵活可调,且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简 便、可靠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中空套筒;2、摇杆;3、滑动套筒;4、固定旋钮;5、 线芯窗口;6、固定轴;7、拉伸弹簧;8、拉线杆;9、固定件;10、开口;11、 外壳;12、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 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电气导线连接工具,用于将两条导线12相互绞合,包括 用于接纳导线12的中空套筒1、用于转动中空套筒1的摇杆2,所述中空套筒1 的两端均设有滑动套筒3和沿径向抵紧穿到中空套筒1内的导线12的固定旋钮 4,并在其中一个滑动套筒3旁的中空套筒1上开设有线芯窗口5,在中空套筒 1上设有用于绷紧从线芯窗口5伸出的导线12的拉线机构。
利用上述电气导线连接工具,可将一条导线12待连接部分的绝缘层剥掉后 穿到中空套筒1内,然后将另一条导线12头部的绝缘层剥掉,从靠近线芯窗口 5的一端穿到中空套筒1内并从线芯窗口5穿出,然后将线头固定在拉线机构上, 两条导线12的其它部分则用中空套筒1两端的固定旋钮4固定住,最后转动摇 杆2,带动中空套筒1与滑动套筒3发生相对转动,在这一过程中,其中一条导 线12随着中空套筒1、摇杆2和拉线机构一起转动,另一条导线12则与滑动套 筒3保持相对静止,从而使两条导线12缠绕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未经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74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反馈结构激光模组
- 下一篇:LED老化测试仪用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