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附装引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18934.3 | 申请日: | 2015-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45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许斌彬;黄骥亮;牛东辉;王阔;何雪;陈广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如高高压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9/30 | 分类号: | H01H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附装引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地开关控制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附装引弧装置。
背景技术
开关在分断电路的时候,触头间的气体在强电场作用下产生放电现象,我们称之为电弧,由于电弧的存在,使分断时间延迟,烧损触头,甚至在严重情况下可引起着火和爆炸,引弧装置的作用是使电弧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灭弧栅,将之熄灭;一般的引弧装置在接地开关在合闸的时候,动触头合闸阻力较小,动触头容易弹出,且容易出现动静触头在合闸的过程过出现烧毁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附装引弧装置,该装置能够有效衰弱分合闸过程中地刀动静触头的烧毁,使接地开关具备开合B类感应电流的能力;该装置可以增加动触头合闸阻力,降低动触头弹出几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附装引弧装置,该装置包括杆、引弧触头、止挡板、扭簧、轴套、垫圈、接触桥、软接线、螺钉和动侧不锈钢薄片;该引弧装置连接在静触头上,所述杆呈圆柱形,其一端开有通孔;引弧触头呈L型,其一端嵌在杆的通孔内,止挡板与引弧触头垂直,且止挡板连接在引弧触头嵌在杆通孔的一端上;扭簧绕在杆的另一端,轴套套在杆上,且轴套位于杆上通孔和扭簧之间,在轴套的两端还装有垫圈。
所述接触桥安装在轴套上,且与杆在水平方向上垂直,在接触桥的一侧安装有一个螺钉,该螺钉放置在扭簧的上面,在接触桥的另一侧安装两个螺钉,该两螺钉放置在止挡板的下面;所述软接线一端连接在接触桥上,另一端连接在止挡板;所述动侧不锈钢薄片连接在动触头上。
所述扭簧的一端嵌在杆上开有有凹槽的一端,扭簧的另一端伸出杆外被螺钉压住,这样可以通过扭簧控制接触桥的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引弧装置利用螺钉止挡,实现触头行程控制,设计巧妙,结构紧凑,与地刀静触头用螺栓连接,可附装性强;该装置利用轴套、垫圈实现机、电分离;该装置能够有效衰弱分合闸过程中地刀动静触头的烧毁,使接地开关具备开合B类感应电流的能力;该装置可以增加动触头合闸阻力,降低动触头弹出几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附装引弧装置的接地开关静触头示意图。
图2为附装引弧装置的接地开关动触头示意图。
图3为动静侧引弧装置结构主视图。
图4为动静侧引弧装置结构俯视图。
图5为动侧不锈钢薄片的主视图。
图6为动侧不锈钢薄片的俯视图。
如图1至图6所示:1、止挡板;2、垫圈;3、接触桥;4、轴套;5、扭簧;6、引弧触头;7、杆;8、软接线;9、螺钉;10、动侧不锈钢薄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一种附装引弧装置,该装置包括止挡板1、垫圈2、接触桥3、轴套4、扭簧5、引弧触头6、杆7、软接8、螺钉9和动侧不锈钢薄片10;该引弧装置连接在静触头上,所述杆7呈圆柱形,其一端开有通孔;引弧触头呈L型,其一端嵌在杆7的通孔内,止挡板与1引弧触头垂直,且止挡板1连接在引弧触头嵌在杆7通孔的一端上;扭簧5绕在杆7的另一端,轴套4套在杆上7,且轴套4位于杆7上通孔和扭簧5之间,在轴套4的两端还装有垫圈2。
所述接触桥3安装在轴套4上,且与杆7在水平方向上垂直,在接触桥3的一侧安装有一个螺钉9,该螺钉9放置在扭簧5的上面,在接触桥3的另一侧安装两个螺钉9,该两螺钉9放置在止挡板1的下面;所述软接线8一端连接在接触桥3上,另一端连接在止挡板1;所述动侧不锈钢薄片10连接在动触头上。
所述扭簧5的一端嵌在杆7上开有有凹槽的一端,扭簧5的另一端伸出杆7外被螺钉9压住,这样可以通过扭簧5控制接触桥3的旋转。
该附装引弧装置的工作原理是:接地开关合闸的过程中动、静触头刚合时,动侧不锈钢薄片10与静侧引弧触头先行接触、引弧,接地开关主刀动静触头再接触、合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如高高压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如高高压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89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循环按钮结构
- 下一篇:双电源转换开关操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