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变压式渗透率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19702.X | 申请日: | 2015-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57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南;刘洪;练杰;杨滢;李倩;吴睿;贺庆;岳一星;张涛;任星明;张耀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王玉芝;陈英俊 |
地址: | 401331***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压 渗透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油藏工程、岩心实验测试作业中用于致密性岩石渗透率测 试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气田开发及油藏评价工作中,地层岩心渗透率的测试实验极为重要,以往针 对致密性岩心渗透率的测量主要通过人工不断加压,将气体驱入岩心中,该方法不仅会极 大的增加实验成本,并且对气体传输管的材料要求极高,甚至当传输管发生破裂时,高压的 作用会增加实验本身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的渗透率测试仪在实验过程中高压对输气管道的损伤并且更好的为 岩心提供直接的高压气条件,本实用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强的变压式岩心渗透率 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变压式渗透率测试装置,包括测量岩心的岩心测试室,该岩心测试室通过 进气管道连接向其输入气体的气源;所述气源和岩心测试室之间的气管依次串联有第一开 关阀门、减压阀、第一压力表、干燥器、第二压力表、第二开关阀门;
所述岩心测试室还通过气管连接气体流量计组,岩心测试室和气体流量计组之间 依次设有第三压力表、第三开关阀门;所述气体流量计组至少包括三个并联的气体流量计 分别用于测量宏孔岩心、微孔岩心、致密微孔岩心;所述岩心测试室还通过抽气气管连接 抽真空的抽气泵;
所述岩心测试室还通过气管连接加压泵,岩心测试室和加压泵之间设有第四开关 阀门;
所述岩心测试室外部连接有测量所述岩心测试室内部压力的第四压力表;
所述抽气泵、加压泵和电源电连接。
进一步,为了自动升高通过岩心的气压同时降低了实验器材成本,所述岩心测试 室设置有呈圆柱形的变压式岩心容器,该变压式岩心容器中部沿轴向方向设为呈沙漏型的 空腔,该空腔的颈部对称固定两个呈喇叭形的岩心夹持器,该岩心夹持器沿轴向设有夹持 岩心的通孔;所述岩心测试室的侧壁沿径向设有v形环槽;所述变压式岩心容器的侧壁对称 设有安装岩心的安装孔,该安装孔与岩心夹持器上的通孔同心。
进一步,为了保护岩心,所述岩心夹持器上的通孔内设置有圆筒状的垫片,所述垫 片位于岩心夹持器的喇叭口部固定连接一垫片夹持件。
进一步,为了精确对宏孔岩心、微孔岩心、致密微孔岩心的流量进行测量,所述气 体流量计组中的三个并联的气体流量计分别盛装煤油、水、水银。
进一步,所述气源为高压气瓶。
进一步,为了方便检修加压泵,所述加压泵的出气口还并联一第五开关阀门,第五 开关阀门通过气管串联一检修装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是自动升高气源的起始供应压力,通过将供应压力的提高将 气体的驱动能量增大,实现了低气源压力、低成本的渗透率测试实验。
2、压力升高时,气体直接作用在岩心端处,能够更加直接有效的将气体注入岩心 中。
3、当气压身高的过程发生在岩心测试室9中,可以避免高压条件对气体传输管道 的损坏;避免常规增压式渗透率测试实验的潜在风险。
4、流量计的多元选择,可以使同一实验装置测量范围增大,节约实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岩心测试室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岩心夹持器截断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气源;2-第一开关阀门;3-减压阀;4-第一压力表;5-干燥器;6-第二开关阀门; 7-第二压力表;8-第四压力表;9-岩心测试室;10-第三压力表;11-第三开关阀门;12-气体 流量计组;13-抽气泵;14-第四开关阀门;15-加压泵;16-第五开关阀门;17-检修装置;20- 变压式岩心容器;21-安装孔;22-空腔;23-岩心夹持器;24-垫片;25-垫片夹持器;26-v形环 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座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可变压式渗透率测试装置,包括测量岩心的岩心测试室 9,该岩心测试室9通过进气管道连接向其输入气体的气源1,所述气源1为高压气瓶。所述 气源1和岩心测试室9之间的气管依次串联有第一开关阀门2、减压阀3、第一压力表4、干燥 器5、第二压力表7、第二开关阀门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97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