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气式柱塞抽油泵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19801.8 | 申请日: | 2015-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59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春生 |
主分类号: | F04B47/00 | 分类号: | F04B47/00;F04B5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6000 陕西省延安市宝***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气 柱塞 抽油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的采油设施,具体地说是柱塞抽油泵技术。
背景技术
柱塞抽油泵是石油开采用的重要设施,传统的柱塞抽油泵,主要由泵筒3、柱塞 5、固定凡尔总成组成,柱塞5位于泵筒3内,固定凡尔总成位于柱塞抽油泵的下 部。固定凡尔总成由固定凡尔壳体、固定凡尔球12及固定凡尔球座14构成,固定 凡尔球座14位于固定凡尔球12的下方,固定凡尔球座14的中心轴处有井液进液 孔。抽油泵的上端与管柱1固定连接,位于泵筒3内之柱塞5与上方的抽抽杆4连 接。工作时,在地面动力的作用下,抽抽杆4带动柱塞5在泵筒3内上下移动:当上 冲程时,柱塞5上行,柱塞5内的游动凡尔10关闭,泵腔11内的压力下降,当泵腔 11内的压力低于抽油泵入口的压力时,固定凡尔球12打开,液体从井筒流入抽油泵 内,并通过管柱1向井外排出井液;当下冲程时,柱塞5下行,柱塞5内的游动凡尔 10开启,泵腔11内的压力升高,固定凡尔关闭,泵腔11内井液通过游动凡尔10排 出到柱塞5内及柱塞上方的油管中,继而举升到井外。如此循环往复,便达到了从地 层中提取石油的目的。
传统固定凡尔总成存在的缺点是:当柱塞5上行时,泵腔11内压力逐渐降低, 原来存在于液体中的凝析气和溶解气会从井液中游离出来,并快速膨胀,该过程一 直持续到泵腔内压力降低至低于吸入口压力;而当柱塞5下行时,泵腔11内压力逐 渐升高,部分凝析气和溶解气会重新溶于井液中,抽油泵内剩余的游离气体随压力 的增大而缩小,从而使气体占据的空间逐渐减小,该过程一直持续到泵腔内压力升 至排出压力以上,抽油泵才能进入排出过程。正是由于存在气体的反复膨胀和压缩 的过程,导致抽油泵的效率降低,严重时,在泵腔11内的气体压力足够大时,会产生 “气锁”现象——抽油泵上下往复运动仅仅是气体的膨胀和压缩,抽油泵却不做 功,进油口无液体流入。
对于油田开发的中后期的油井而言,或对于动液面过低的油井而言,尤其对高 气液比的油井而言,泵腔11内的气体是影响抽油泵泵效的最主要因素一-这些气 体占据了泵腔的部分体积,导致泵效降低,液体无法举升,甚至“气锁”,并发生液压 冲击,这种“液击”现象往往会造成抽油杆系统的振动,而加速损坏。
目前,各油田多采用优化抽吸参数或油气分离的配套装置等手段,其原理:一 种是增大沉没度,降低冲次和采用各种气锚和适时放掉套来提高泵效;另一种是靠 加大冲程长度,减少余隙空积比及采用特殊结构的放气泵,用强制开启或管柱内部 排气的方法达到此目的。上述方法的负面结果是:或降低了产量,或工艺复杂而加 大了生产成本,增加了操作难度,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抽油泵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大大提高 泵效,又能降低使用成本,有效防止井液中凝析气和溶解气对泵效影响的柱塞抽油 泵。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之排气式柱塞抽油泵,有管柱1、泵筒3、抽油杆4、上下接头、 固定凡尔总成,在泵筒3内有柱塞5、游动凡尔10、泵腔12,固定凡尔总成由固 定凡尔壳体13、固定凡尔球12及固定凡尔球座14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 在于:在泵筒之中下部或中上部安装有排气凡尔总成。
所述排气凡尔总成,由排气凡尔壳体10、浮筒室7、排气凡尔球8、排气凡尔 球座6组成,该排气凡尔壳体(10)一侧内的中上部设有一个浮筒室7,浮筒室7内 有可以上下移动的浮筒9,浮筒9的顶部有排气凡尔球8;浮筒室7顶部固定安装 有排气凡尔球座6,排气凡尔球座6的中部有垂直的通气孔;排气凡尔球8与该排 气凡尔球座6的下端的通气孔活动接触。
排气凡尔壳体10内壁之上下部分别与泵筒3外壁之上泵筒3-1和下泵筒3-2 固定连接,浮筒室7的一侧与泵腔1相通。
本实用新型之排气式柱塞抽油泵,其构造也可以是另种形式:所述排气凡尔 壳体与固定凡尔壳体为一个整体;排气凡尔壳体的上部分10-1与排气凡尔壳体10 相同,排气凡尔壳体的下部分10-2与传统固定凡尔壳体13的构造、作用相同,被固 定在下接头16上。
本实用新型之浮筒9和排气凡尔球8的比重大于气体而小于井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春生,未经张春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98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滑轮增程游梁式抽油机平衡微调装置
- 下一篇:滤清器手动排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