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采空区耐压防火密闭墙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21178.X | 申请日: | 2015-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57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赵宽;李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7/12 | 分类号: | E21F1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5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采空区 耐压 防火 密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采空区或煤层火灾防治领域,涉及一种新型采空区耐 压防火密闭墙。
背景技术
我国煤炭自燃火灾十分严重,在开采煤层中,大约有50%的矿井存在自燃 发火危险,治理煤层自燃发火成了矿井安全生产的重点工程。煤层自燃发火防 治及采空区的密闭防灭火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20世纪以来,我国煤矿井 下的防灭火技术理念主要是被动防治,但仍然严重威胁煤矿正常生产。
进入21世纪以后,众多学者提出了由被动防治转向主动预防的思想理念。 通过构筑密闭墙来控制采空区漏风防治煤自燃技术便是其中之一。但目前密闭 墙构筑多为石砖构筑,劳动强度大,工序复杂,效率低,密闭墙整体性差,周 边受压后易产生裂缝漏气,使用效果不佳。为了改进传统的砌筑密闭墙方法, 提高效率,促进安全生产,需要采用新型密闭墙构筑技术对采空区巷道进行充 填密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采空区耐压防火 密闭墙,包括在采空区巷道内设置有穿过煤壁、向上延伸至巷道顶板内以及向 下延伸至巷道底板内的粉煤灰混凝土墙;在所述粉煤灰混凝土墙两侧各设置有 一组混凝土桩,每组混凝土桩为两个,且分别紧贴两侧煤壁设置,每组混凝土 桩之间堆砌有和粉煤灰混凝土墙相接的砖墙;横向依次穿过部分砖墙、贯穿每 个混凝土桩并打入混凝土桩近侧煤壁的横向锚杆,横穿其中一侧砖墙和粉煤灰 混凝土墙的注浆充填材料管,以及横穿两侧砖墙和两侧砖墙之间的粉煤灰混凝 土墙的注浆管、观测管和反水管。
优选地,采空区所述巷道顶板和所述巷道底板分别开设有0.4m~0.6m的凹 槽,所述粉煤灰混凝土墙、所述混凝土桩和所述砖墙分别向上延伸至巷道顶板 设置的凹槽中,向下延伸至巷道底板设置的凹槽中。
优选地,所述砖墙厚度比所述混凝土桩厚度大0.4m~1m。
更优选地,所述砖墙厚度比所述混凝土桩厚度大0.5m。
优选地,一侧砖墙上开设有孔径为9cm~12cm的注浆充填材料管安装孔, 横穿两侧砖墙以及两侧砖墙之间的粉煤灰混凝土墙开设有孔径为16cm~20cm 的注浆管安装孔、孔径为12cm~18cm的观测管安装孔和孔径为10cm~15cm的 反水管安装孔。
更优选地,所述注浆充填材料管孔孔径为10cm,所述注浆管安装孔孔径为 18cm、所述观测管安装孔孔径为16cm、所述反水管安装孔孔径为12cm。
优选地,横穿每个混凝土桩的横向锚杆的数量为2个,所述横向锚杆打入 近侧煤壁深0.5m。
优选地,所述注浆充填材料管位于巷道内一侧砖墙上靠近巷道顶板的位置。
更优选地,所述注浆管位于巷道顶板和巷道底板之间砖墙4/5高度的位置; 所述反水管位于巷道顶板和巷道底板之间砖墙1/5高度的位置;所述观测管位 于巷道顶板和巷道底板之间砖墙1/2高度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空区耐压防火密闭墙,安全可靠,密封效果明显,成 本低,劳动强度小,抗压强度高,能有效封堵采空区漏风,防止采空区遗煤自 燃发火或进行火区封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空区耐压防火密闭墙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空区耐压防火密闭墙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空区耐压防火密闭墙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予以实施,下 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 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一种新型采空区耐压防火密闭墙,具体如图1-3所示,包括在采空区巷道 内设置有穿过煤壁、向上延伸至巷道顶板内以及向下延伸至巷道底板内的粉煤 灰混凝土墙1;在所述粉煤灰混凝土墙1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混凝土桩2,每组 混凝土桩2为两个,且分别紧贴两侧煤壁设置,每组混凝土桩2之间堆砌有和 粉煤灰混凝土墙1相接的砖墙3,该砖墙3比混凝土桩2厚0.5m;横向依次穿 过部分砖墙3、贯穿每个混凝土桩2并打入该混凝土桩2近侧煤壁的横向锚杆4; 横穿其中一侧砖墙3和粉煤灰混凝土墙1的注浆充填材料管5以及依次横穿一 侧砖墙3、粉煤灰混凝土墙1和另一侧砖墙3的注浆管6、观测管7和反水管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211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用声光语音定位报警记录装置
- 下一篇:测试固封极柱回路电阻的加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