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喷油器的阀针组件及衔铁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24976.8 | 申请日: | 2015-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76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梁晓明;叶俊亭;查桢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61/10 | 分类号: | F02M61/10;F02M61/20;H01F7/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王江富 |
地址: | 2012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油器 组件 衔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特别涉及一种。
背景技术
随着对能源和环保要求日趋严格,缸内直喷这种更为精确的喷射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客户发动机。高压喷油器是汽车电子喷射系统中的重要零件之一,能够精确的提供给发动机所需要的燃油,与空气形成良好的喷雾制备。
中国专利200810044197.3公开了一种喷油器的针阀结构,其中衔铁3不再固定连接到针阀杆5上了(一般为焊接),衔铁3与针阀杆5为可活动的相套接。该针阀结构在制备过程中,先把挡环4焊接在针阀杆5上一个合适的位置上,再套接上衔铁3,将回位弹簧2套好在挡套1上后再一起套入针阀杆5上,调整好衔铁3的自由行程后,将挡套1固定在针阀杆5上(一般为焊接),最后将阀球6焊接在针阀杆5的另一端面上。该非固定衔铁的针阀开启工作原理为:从图2可看出,非固定衔铁的针阀结构中挡套1上端面有个主弹簧7,通常这个主弹簧7设有一定的预紧力用于压住针阀杆5以保证阀球6在燃油压力作用下阀球6不离开阀座8。当喷油器需要工作时,ECU(电子控制器)给信号,电磁阀在电流作用下产生磁场力,磁力不是恒定的,逐渐增大,衔铁3在磁力的作用下,克服自身的重力和回位弹簧2的作用力开始往挡套l方向运动,衔铁3撞击到档套之前,阀球6仍停在阀座8密封面上,当衔铁3运动到挡套l下端面,为针阀的开启提供了初始动能,衔铁3和挡套l贴合在一起,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克服主弹簧7的作用力使阀球6离开阀座8密封面,燃油从喷孔喷出。
当喷油器需要停止工作,ECU给停止指令,电流切断,电磁阀磁力减弱,在主弹簧7的作用力下,迫使针阀杆5和衔铁3一起往阀座8方向运动,当阀球6和阀座8接触时,针阀杆5在主弹簧7的作用下,用阀球6将燃油密封住,同时衔铁3和挡套1下端面分离,做相对独立的运动,在回位弹簧2作用下最终贴合在挡环4的上端面上。该喷油器的针阀结构,采用非固定衔铁的针阀结构,在针阀开启过程中,由于衔铁与针阀结构中的挡环上端面分离,可使针阀响应快;而在针阀关闭过程中,因衔铁与挡套下端面分离,可减少阀球和阀座之间的冲击力,并有利于减少阀球和阀座之间的磨损,阀球和阀座产生的噪声也会降低,与此同时由于非固定衔铁的针阀质量相对减轻,可以避免针阀反弹,喷油更加精确。
该喷油器的针阀结构,阀针组件采用无回弹设计,衔铁3与针阀杆5分离设计。在开启过程中,衔铁3在较小的电磁力下开始运动,为阀针组件开启提供初始动能,有利于喷油器快速开启;在关闭过程吸收撞击能量,减少阀针组件回弹。
但是,现有设计衔铁3与挡环4上端面为面接触,受到整个面的液体粘结力的影响,衔铁3脱离档环4时的液阻较大,影响喷油器开启速度;另外,受到子零件接触处面轮廓度不一致的影响,使得每个喷油器的衔铁3受到的粘结力不同,衔铁3分离力不同,从而影响喷油器开启时间不同,最终影响到喷油器与喷油器之间的流量精确度,特别是小脉宽下的流量精确度(ti小于0.5ms)。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针阀组件响应速度,提升喷油器的流量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油器的阀针组件,包括衔铁、针阀杆、挡环、挡套;所述挡环及所述挡套,相间隔的固定在所述针阀杆上,所述挡环位于所述挡套下方;所述衔铁,通过中间设置的中心孔可上下活动的套设在所述挡环同所述挡套之间的针阀杆上;所述挡环,上端面为平面;所述衔铁,下端面内缘向下凸起。
较佳的,所述衔铁,在凸起的内缘处围绕所述中心孔均匀设置有多个漏油孔。
较佳的,所述衔铁,其下端面设置有连通所述中心孔同各个漏油孔的凹糟。
较佳的,所述衔铁,在凸起的内缘处围绕所述中心孔均匀设置有4个漏油孔;
所述衔铁下端面设置的连通中心孔及漏油孔的凹糟为圆弧状。
较佳的,所述衔铁下端面凸起的内缘和/或所述挡环上端面内缘形成有镀层。
较佳的,所述喷油器的阀针组件还包括回位弹簧、弹簧罩;
所述回位弹簧,其上端套设固定在所述挡环下端,其下端固定在所述弹簧罩下端;
所述弹簧罩上端固定在所述衔铁下端面外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衔铁,其中间设置有中心孔,下端面内缘向下凸起。
较佳的,在凸起的内缘处围绕所述中心孔均匀设置有多个漏油孔。
较佳的,衔铁下端面设置有连通所述中心孔同各个漏油孔的凹糟。
较佳的,在凸起的内缘处围绕所述中心孔均匀设置有4个漏油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249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