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高瓦斯长距离综掘巷道的通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25006.X | 申请日: | 2015-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9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广超;何富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F1/08 | 分类号: | E21F1/08;E21F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瓦斯 长距离 巷道 通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高瓦斯长距离综掘巷道的通风装置,属于矿山的局部通风。
背景技术
目前,煤矿巷道掘进过程中多采用压入式通风,其利用高压局扇(或风机)作为动力,通过风筒将新鲜空气输送至掘进迎头处,为掘进工作面提供足够新鲜空气,进而稀释、排除有害气体和降低粉尘浓度,污浊气流通过巷道流出,从而达到改善劳动条件,保障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的目的。但在高瓦斯长距离综掘巷道中,由于采用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掘进作业,对巷道周围较大范围内的煤岩体产生强烈扰动,引起的矿山压力程度高且持续时间长,赋存于巷道周围煤岩体中的大量游离瓦斯短时间内涌出,极易造成迎头处瓦斯超限,而且掘进面推过后相当长的时间后,煤体内瓦斯仍不断向巷道内涌出;与此同时,当前国内相当数量综掘巷道长度已达1~2.5km,随着掘进面推进,与掘进迎头距离增大,回风线路变长,巷道内空气流动性减弱,通风效果逐渐变差,导致回风流中瓦斯浓度逐渐积聚增大,工作环境恶化;此外,井巷工程中不可避免的开掘小型硐室用于存放设备或材料,由于硐室内空气流通性差,极易形成无风区域,造成瓦斯在此区域积聚;掘进机、设备列车等大型机械设备引起风流紊乱,亦容易引发巷道上隅角等部位瓦斯积聚。传统压入式通风和相关瓦斯抽放技术能够较好的解决高瓦斯综掘巷道掘进迎头区域瓦斯超限问题,但无法有效解决远离迎头处及小型硐室、上隅角等无风区域的瓦斯积聚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高瓦斯长距离综掘巷道掘进过程中采用传统压入式通风存在的回风线路长、流通性差和无风区域的瓦斯积聚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通风装置,该通风装置可实现新鲜风流的分阶段输送,增强空气流动性,保证巷道各个区域对新鲜风流的需求,并能为小型硐室、上隅角等无风区域输送新鲜风流,改善巷道工作环境。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原有风筒的基础上,沿巷道掘进方向,每间隔固定距离增设一定长度的通风支管,通风支管和风筒通过缝制连接,连接处为喇叭状过渡;通风支管由风筒布和封装其中的螺旋状支撑圈组成,具有可伸缩性,通风支管上设有若干挂钩。使用时,将通风支管展开并通过挂钩固定到需要通风区域附近煤壁上;不使用时,将通风支管收起,并封闭通风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传统压入式通风相比,在原有风筒基础上增加可伸缩的通风支管,实现综掘巷道各个区段对新鲜风流的需求,避免回风流中的瓦斯超限问题;通过调节通风支管位置,可为巷道上隅角、小型硐室等无风区域提供新鲜风流,避免上述区域瓦斯积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通风支管侧视图。
图3为图1的Ⅰ-Ⅰ剖视图。
图中1.综掘巷道,2.综掘面迎头,3.风机(或高压局扇),4.风筒,5.通风支管,6.新鲜风流,7.污浊风流,8.喇叭口,9.风筒布,10.螺旋状支撑圈,11.挂钩,a.通风支管间距,d.通风支管内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一步描述,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综掘巷道的长度、工作人员数量及巷道风速要求,计算确定风机(或局扇)3和风筒4的型号。
步骤二,根据巷道长度及巷道内硐室开挖位置,确定通风支管5沿巷道走向的间距a,根据具体条件,优先选取300、500、800m。
步骤三,根据确定的走向间距a,将通风支管5与风筒4通过缝制连接,连接处设计为喇叭状8。其中,通风支管5由风筒布9和封装其中的螺旋状支撑圈10组成,通风支管5直径d为100~300mm,可延伸长度3000~6000mm。
步骤四,巷道掘进过程中,依次安装风机、风筒,确保掘进迎头处对新鲜风流的需求;当需使用通风支管时,将通风支管5展开,并利用通风支管5上的挂钩11将通风支管5固定到上隅角、小型硐室等无风区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高瓦斯长距离综掘巷道的通风装置,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不易损坏,能够有效解决综掘巷道中回风线路长及无风区域的瓦斯超限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实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250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矿井除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能够膨胀支撑的矿用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