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极磁化活化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28908.9 | 申请日: | 2015-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8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媛;宋利军;刘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建平 |
主分类号: | C02F1/48 | 分类号: | C02F1/48;C02F1/02;C02F1/30;C02F1/68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郑晋周;杨陈凤 |
地址: | 035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极 磁化 活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磁化水与活化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极磁化活化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磁化水及活化水技术,是用高强磁场、远红外线、超声波、高电压电解和矿物能量石等技术,将普通水的分子结构改变而变小。从分子生物学、营养学的研究进展来看,水直接参与生物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遗传信息传递等作用,而且将铁、锌、硅、锶等17种元素溶于水而为人体提供必需的微量元素。量子水处理技术是依据矿物质水能发生磁场记忆的特点,通过超精微振动波使水分子与预设的量子信息和能量产生同频共振,使得水分子活性、离子键结合力及水质都发生了变化,用其可以带动人体的生物电平衡。中国专利201010190544.9的“六化养生活化水”,经粗滤、强氧化、煮沸、冷凝活化、矿化、磁化、电极活化和活性过滤的步骤进行水的处理,尽管多极永磁体为多层螺旋状、但磁场的力度及磁化水平远远不够,并且其用铜银电极活化以及负极吸引带正电的阳离子形成的碱性水、带来了重金属经电解反而变成重金属浓缩水的问题。现时普遍应用的用胶管缠绕在环状永磁盘及水流循环为6-24次的磁化器,水流在循环中每圈要分别承受一次正的与一次负的磁力线切割,这种正负交替的磁力线使其通过的水流不可能具备正或负的电磁极性,而且其永磁铁的体积较小及胶管排布的不合理使其磁化力度远远不够。在山西省五台山一带采用炭火加热石头(辉绿岩),再用石头加热水而用其治疗冻伤、寒湿之类疾病的传统办法,实际上是利用矿石放射的红外线及低能放射线将水的分子团结构变小而产生有益的效果。负电位水及负极磁化水具有提高生物负电能量的作用,如何在水的处理中,内在地形成调整人体失衡的生物电磁信息,达到中医的阴阳平衡及致中和状态,这是涉及到生物磁学、量子生物学、环境矿物学等诸多学科的研发课题。设法在磁石(铁)的磁力线中叠加矿石的远红外线,以其综合的内热作用促进磁疗及磁化水的保健效果,也具有多重的意义及价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利用矿石能量并综合磁石的内热促进磁疗及磁化水的保健效果,提供了一种单极磁化活化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极磁化活化水装置,包括单极磁化装置,所述单极磁化装置包括永磁圆盘,永磁圆盘的外围设有一层隔垫,永磁圆盘的上方设有主磁盘管,永磁圆盘的下方和侧方设有导磁管,导磁管下方设有隔磁板,主磁盘管和导磁管贯通。
所述单极磁化装置上方设有活化容器,活化容器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主磁盘管与活化容器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的永磁圆盘是由稀土永磁材料制成的表面磁感强度为3000-6000高斯的圆环或圆盘,永磁圆盘的外径为80-400mm。
所述的稀土永磁材料为钕铁硼或钐钴合金材料。
所述的主磁盘管是由硅胶管盘绕8-32匝制成。
所述的导磁管是由导磁圆管盘绕4-16匝制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装置的磁化部分可使水在流动过程中进行有效磁化,在永磁圆盘的S(负)极或N(正)极向上设置,同时利用隔磁板的阻隔作用,可对饮用水或植物用水进行对应的负极或正极磁化,达到单极磁化的目的;
2、该装置的单极磁化部分上方设有铺装能量矿石的活化容器,活化容器上方设有加热器,预磁化的水进入活化容器中后,活化容器中的能量矿石利用磁场与热能的配合作用,其较强的远红外线辐射能配合磁场将大水分子团改变成小分子团,并使水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及矿物元素,达到活化水的目的,单极磁化后的水可有效改善人体微循环,同时具有抗血栓和提高免疫力的效果;
3、该装置既能用于处理生活用水,也能用于处理农业用水,用途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管、2-进水阀门、3-出水阀门、4-隔垫;5-永磁圆盘;6-导磁管;7-主磁盘管;8-能量碎石;9-活化容器;11-隔磁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建平,未经刘建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289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树脂塔再生废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污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