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链齿可导电的拉链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29438.8 | 申请日: | 2015-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72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晓敏 |
主分类号: | A44B19/24 | 分类号: | A44B19/2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禹小明 |
地址: | 516025 广东省惠州市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链齿可 导电 拉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链,特别涉及一种链齿可导电的拉链。
背景技术
拉链是依靠连续排列的链齿,使物品并合或分离的连接件,由两链带上各有一排金属或塑料的链齿组成的扣件,用于连接开口的边缘,有一拉链头可将两排链齿咬合使开口封闭,现大量用于服装、包具等。但是对于当今提倡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而言,拉链仅作为开启或封闭服装、包具开口的工具,使得其功能上有所不足,不能与时俱进。另外,在包具方面,拉链只能做到简单的开启和封闭。其防盗性能和与随身设备结合的能力较低,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链齿可导电的拉链。
一种链齿可导电的拉链,包括链带、链齿以及拉链头;所述链带的数量为两条,两条链带平行排列,两链带的相邻的两边缘上相对设置有多个均匀链齿;所述拉链头与所述链齿活动链接,使所述链齿咬合或分离;链齿前端的与其他链齿相对的第一侧面设有接触凸起,与该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设有接触凹洞,在链齿末端的底面开有凹槽;链齿由导电部和绝缘部组成,由导电材料制成的链齿为导电部,在链齿外除了接触凸起、接触凹洞以及所述凹槽外的表面包裹的绝缘材料形成绝缘部,在链带上设置两个方向相对的第一拉链头和第二拉链头,多个所述链齿在所述拉链头的作用下咬合后形成一可导电的导线;在所述链带两端部分别设置有与至少一链齿电连接的链齿导电连接件;所述链齿导电连接件与外部用电或蓄电设备连接;所述拉链头为可导电设计,并在其顶部的前端设有用于与外部设备实现电连接的链头导电连接件;在所述拉链头上半部的内侧壁与凹槽对应处设置有可导电的弹性凸起,所述弹性凸起与所述凹槽接触;所述第一拉链头和第二拉链头通过分别设置在其上的第一链头导电连接件和第二链头导电连接件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拉链头通过再其上印刷导电线路或在其上镶嵌导电材料实现导电。
进一步的,所述链头导电连接件和/或链齿导电连接件为USB接口、电源线接口以及天线接口中的一种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拉链头和第二拉链头除了与所述链齿接触的部位外的表面涂覆有绝缘涂层。
进一步的,链齿前端的与其他链齿相对的第一侧面设有接触凸起,而与该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设有接触凹洞。
本实用新型的链齿可导电的拉链,通过可导电链齿和拉链头的设计,使传统的拉链变成可导电的拉链,拓宽了拉链的使用范围以及增加了拉链的用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导电拉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导电拉链的导通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导电拉链的链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导电拉链的链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导电拉链的拉链头与链齿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导电拉链的链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导电拉链的拉链头与链齿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导电拉链的链齿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导电拉链的拉链头与链齿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基于导电拉链的防盗包具电路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基于导电拉链的带指纹识别的防盗包具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基于导电拉链的带充电功能的包具结构示意图。
其中,链齿为1;链齿前端为101;链齿末端为102;绝缘部为103;导电部为104;接触凸起为111;接触凹洞为112;凹槽为113;链齿导电连接件为120;第一链齿导电连接件为121;第二链齿导电连接件为122;
拉链头为为2;第一拉链头为20;第二拉链头为200;链头底面为201;链头顶面为202;链头连接柱为203;链头导电连接件为210;第一链头导电连接件为211;第二链头导电连接件为212;弹性凸起为221;弯曲通孔为222;弹性部件为223;弹性触条为230;固定卡齿为231;
链带为3;导电拉链为400;报警模块为410;供电模块为420;指纹锁为430;锁扣为431;锁舌为432;指纹识别模块为433;扣体为434;检测端为REF;高电平输出端为VCC;正输出端为OUT+;负输出端为OUT-;正输入端为IN+;负输入端为IN-;转接线为440;输入接口为441;输出接口为4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晓敏,未经李晓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294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