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综合治理垃圾渗滤液及垃圾臭味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30177.1 | 申请日: | 2015-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2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符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众惠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B01D53/84 |
代理公司: | 惠州市超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9 | 代理人: | 鲁慧波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综合治理 垃圾 渗滤 臭味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除臭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综合治理垃圾渗滤液及垃圾臭 味的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生活垃圾的快速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普遍面临的棘手问题。在中 国,每年有近1.5亿吨的生活垃圾产生。生活垃圾在中转及填埋过程的污染防治,特别是恶 臭控制,已经成为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重大关切问题。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分类后的垃圾 相比,我国生活垃圾具有混合性高、含水率高、有机成分高等特征,特别易于形成恶臭,污染 控制和处理难度也非常大。
由于生活垃圾在生物降解过程中,特别是蛋白质、糖类等的分解代谢,会持续释放 中各种恶臭气体。生活垃圾释放的恶臭气体的主要成分包括有5类:①含硫化合物,如硫 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基二硫醚等;②含氮化合物,如氨气、胺类、吲哚等;③卤素及 衍生物,如氯气、卤代烃等;④烃类及芳香烃;⑤含氧有机物,如醇、酚、醛、酮等。各种组分 对恶臭的贡献值不仅与浓度有关,与其的嗅觉阀值有密切关系。
目前,国内外关于生活垃圾原位除臭剂主要包括功能性微生物菌群(EM菌等),传 统氧化性化学除臭剂,植物提取剂(essentialoil),微生物抑制剂以及各种恶臭遮蔽剂。 其中传统化学氧化法是通过添加各种氧化剂,包括H2O2、KMnO4、FeCl3、Fe2(SO4)3等,以提高 生活垃圾中的氧化还原电位,降低硫酸盐还原菌的活性,并氧化硫化氢等恶臭气体,以降低 生活垃圾中恶臭气体的释放(如中国专利201010166835.6所提供的除臭装置及其方法)。但 是,传统化学氧化剂难以提高垃圾体系中的氧化还原电位,而且由于其不具备氧化选择性, 容易被垃圾体系中的非致臭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因此存在作用时间短,药剂添加量较大 等问题。尤其对于中大规模城市的垃圾处理系统,需要在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过程中的转运、 中转储存等步骤中对生活垃圾进行无间断喷洒、除臭,对除臭剂的需求量较大,采用传统的 化学氧化剂除臭将导致除臭成本难以控制。生物法是指在生活垃圾体系中喷洒某些微生 物,如有效微生物群(EM菌)和其他筛选的脱臭菌,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把恶臭物质分解 转化成无害物质,从而减少生活垃圾中恶臭气体的释放。尽管利用微生物对生活垃圾进行 除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存在菌种培育和保存难、恶臭处理效果和可靠性不强 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环境下,除臭微生物其内部对有机污染物的代 谢路径、代谢效率和产物等均会产生变化,宏观则表现为不同环境下除臭剂会有不一致的 除臭效果,导致现有技术生物除臭剂其适用范围较窄,或者在除臭处理之前需要对其进行 驯化、筛选。同时,现有的生物除臭剂在除臭的初始使其,处于适应期,需要经过活化方能进 入对数期、稳定期发挥除臭效果,导致其除臭处理时间较长。中国专利201210191084.2公开 了一种利用渗滤液驯化土壤细菌制备除臭剂的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驯化和筛选出可用 于除臭的微生物菌群,但该方法仍然需要对土壤微生物进行筛选和驯化,且由于微生物来 源不稳定,导致该方法的除臭效果不稳定。
因此,开发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可靠性强的生活垃圾除臭方法,对生活垃圾中转 站、转运链和填埋场的恶臭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可靠性强的生活垃圾除臭、 渗滤液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综合治理垃圾渗滤液及垃圾臭味的系统,包括渗滤液净化单元及除臭单元, 所述渗滤液净化单元包括垃圾堆埋模块、渗滤液收集模块以及多级顺流式生化处理模块; 所述多级顺流式生化处理模块包括多个依次相接的处理池,处理池中设有生物膜填料,所 述除臭单元包括与多级顺流式生化处理模块通过第一管道连接的渗滤液采集模块、与渗滤 液采集模块连接的除臭剂配置模块以及设置在垃圾堆埋模块中的除臭剂喷淋模块,除臭剂 喷淋模块与所述除臭剂配置模块通过第二管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众惠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众惠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301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步进式加热炉液压平衡节能装置
- 下一篇:一体多用门窗框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