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阴影控制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31975.6 | 申请日: | 2015-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6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绿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0 | 分类号: | G01D21/00;G01D11/24 |
代理公司: | 上海领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2 | 代理人: | 罗晓鹏;邱江霞 |
地址: | 200062 上海市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阴影 控制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尤其涉及一种阴影控制传感器。
背景技术
传统用于风力涡轮发电机的阴影控制器采用外置式光照传感器,此方 案由于防护等级高的传感器都相对比较贵,采购成本高,受到外部恶劣环 境影响而使得传感器的可靠性比较低,还容易积累灰尘,鸟粪等导致传感 器失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阴影控制传感 器,可以解决现有外置式光照传感器因环境影响而使得可靠性低、容易积 累灰尘导致传感器失灵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阴影控制传感器,包括:
传感器;以及
罩设于所述传感器的保护外壳,包括撑托所述传感器的支撑座和与所 述支撑座连接并盖设于所述传感器上方的保护罩。
本实用新型阴影控制传感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保护罩为半球形 结构。
本实用新型阴影控制传感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保护罩的外表面 为向下倾斜状。
本实用新型阴影控制传感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保护罩和所述支 撑座之间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阴影控制传感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保护罩和所述支 撑座的连接处设置密封条。
本实用新型阴影控制传感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座设有穿线 孔和排水口。
本实用新型阴影控制传感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座内支设有 可上下左右调节位置的调节支架,所述调节支架上固设所述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阴影控制传感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传感器为内置式 光照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阴影控制传感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座底部连接 有安装支架。
本实用新型阴影控制传感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保护外壳与所述 传感器呈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阴影控制传感器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内置传感器外加专用保护罩的形式,在降低了成本的同时还能根 据风能开发的实际需求提高阴影控制的有效性。通过采用内置式光照传感 器和半球型保护外壳,可以解决外置式光照传感器所具有的一些缺点。内 置式传感器在精度,和价格上都比外置式传感器具有优势。保护外壳可以 根据具体安装位置按照一定原则,根据使用环境特殊设计,同时解决了抗 腐蚀,抗灰尘积累等传统外置传感器的不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阴影控制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阴影控制传感器,用于风力涡轮发电机。本实 用新型的阴影控制传感器采用内置传感器外加专用保护罩的形式,在降低 了成本的同时还能根据实际需求提高阴影控制的有效性。通过为传感器外 加保护外壳,防止传感器因积累灰尘或者鸟粪等污染物而失灵,确保传感 器的可靠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阴影控制传感器进行详细的说 明。
参阅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阴影控制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对本实 用新型阴影控制传感器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阴影控制传感器包括传感器11和保护外壳 12,传感器11位于保护外壳12内,通过保护外壳12罩设在传感器11上, 起到对传感器11的保护作用,防止了传感器11因灰尘、鸟粪等污染物而 失灵的现象。保护外壳12与传感器11可以呈一体结构,即保护外壳12 与传感器11不可分离,保护外壳12与传感器11还可以呈分离结构。保 护外壳12包括支撑座121和与支撑座121连接的保护罩122,支撑座121 用于撑托传感器11,保护罩122盖设在传感器11的上方,通过支撑座121 和保护罩122连接形成一个容置传感器11的空间,通过保护罩122防止 传感器11受污染,确保传感器11的安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11采用内置式光照传感器,放置在风机外部, 其工作环境较为恶劣,通过保护外壳12有效延长传感器11的使用寿命。 该传感器11不仅限于内置式光照传感器,置于支持光照度检测的传感器 均可使用。
保护外壳12的保护罩122为半球形结构,将保护罩122的外表面设 置为半球形结构,用于防止灰尘的累积。该保护罩122的外表面还可以设 为向下倾斜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绿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绿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319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