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材料模板对拉孔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32139.X | 申请日: | 2015-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9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周剑华;黄兆年;江会锋;王瑞强;李生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海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9/02 | 分类号: | E04G9/02;E04G17/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50100 福建省南平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模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模 板对拉孔结构。
【背景技术】
在复合材料建筑模板体系中,现有模板对拉孔结构在压制成型后,会在 对拉孔位置形成沉孔,在使用前需用定制的小堵头将沉孔堵上,方可在工地 上进行使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不同工况等因素会产生小堵头脱落丢失 以及小堵头与板面不平整的现象,导致浇筑成型后的墙体成型面不平整,甚 至小堵头脱落粘结在成型面上,影响墙体的成型质量且耗费工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模板对拉孔结构, 可以解决浇筑成型面不平整、粘连小堵头以及小堵头丢失等问题,施工时不 需要“压盖小堵头”这一流程,节约了制造成本及施工时间,大大提高了模 板的实用性,加工简易、安装高效。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复合材料模板对拉孔结构,所述模板四 周包覆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上设有复数个连接孔,所述连接框上从所述模 板背面沿着工作面方向水平贯穿有对拉孔,所述对拉孔位于所述模板背面一 端导通,所述对拉孔位于所述模板工作面一端闭合,且所述对拉孔闭合一端 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对拉孔内壁之间设有一破孔部,所述破孔部的厚 度小于所述凸台的厚度且所述破孔部的横截面呈梯形结构。
较佳的,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对拉孔不重合。
较佳的,所述凸台的厚度为2~6mm。
较佳的,所述破孔部的厚度为0.5~2mm。
较佳的,所述破孔部与所述对拉孔内壁所形成的夹角范围为15°~30°。
较佳的,所述破孔部与所述凸台所形成的夹角范围为30°~60°。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在使用对拉孔时,直接用工具捅开破孔部即可使用,简易高效,不 需要“压盖小堵头”这一制造流程,节约了成本,且在对拉孔未使用时,模 板成型面整体能保持平整,保证成型质量;
2、梯形结构的破孔部有利于模板受力,延长制作时的模具寿命以及模 具强度,在使用工具进行破孔时可以起到导向作用,同时增强破孔的强度使 得对拉孔闭合端较完整地被捅开,不影响使用及表面质量;
3、凸台及破孔部的厚度设计,既能保证孔较容易被捅开,又能防止产 品收缩不均匀变形造成的浇筑成型面不平整。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A截面图。
图3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第一模板的A-A截面图。
附图标注
模板-100连接框-11连接孔-12
对拉孔-13凸台-131破孔部-132
第一模板-200第一连接框-21第一对拉孔-22
第一凸台-221第一破孔部-222第二模板-300
第二连接框-31对拉螺栓-40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材料模板对拉孔 结构,所述模板100四周包覆有连接框11,所述连接框11上设有复数个连 接孔12,所述连接框11上从所述模板100背面沿着工作面方向水平贯穿有 对拉孔13,所述对拉孔13位于所述模板100背面一端导通,所述对拉13 位于所述模板100工作面一端闭合,且所述对拉孔13闭合一端设有凸台131, 所述凸台131与所述对拉孔13内壁之间设有一破孔部132,所述破孔部132 的厚度H2小于所述凸台131的厚度H1且所述破孔部132的横截面呈梯形 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为:
所述连接孔12与所述对拉孔13不重合。所述凸台131的厚度H1为 2~6mm(可取厚度H1为2mm)。所述破孔部132的厚度H2为0.5~2mm(可 取厚度H2为1mm)。所述破孔部132与所述对拉孔13内壁所形成的夹角α 范围为15°~30°(可取夹角α为18.43°)。所述破孔部132与所述凸台131所 形成的夹角β范围为30°~60°(可取夹角β为45°)。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海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海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321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圆柱模板紧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工具式型钢脚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