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行程可调式电解槽打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32661.8 | 申请日: | 2015-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2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邱仕麟;周云峰;李昌林;柴登鹏;侯光辉;方斌;胡清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3/14 | 分类号: | C25C3/14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 11028 | 代理人: | 李迎春;李子健 |
地址: | 10008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程 调式 电解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电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解槽打壳装置。
背景技术
铝电解生产中,打壳下料是重要的工艺过程,该过程对铝电解的稳定生产影响很大。现有的打壳过程是靠槽控机控制的,需要打壳时,槽控机向电磁阀通电一段时间,电磁阀打开向下行动的气路,使气缸锤头向下运行,实现打壳过程;通电结束后,电磁阀关闭向下行动的气路,打开向上运行的气路,气缸锤头返回。随着电解工艺的进步和电解原料的变化,目前这种方法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主要的弊端有:(1)锤头在电解质中浸泡时间较长,导致锤头消耗较大,原铝品质下降,寿命缩短,增加了更换的工作量;(2)打壳锤头容易粘连,致使下料不畅,堵料,造成阳极效应偏高;打壳锤头粘连还可能导致火眼增大,下料口过大,散热增多,能耗增大;(3)打壳的粘连、下料口不畅时需要人工处理卡堵和打锤头包,增大了工人劳动强度,甚至影响正常的电解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行程可调式电解槽打壳装置。
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的:
一种行程可调式电解槽打壳装置,包括执行机构(2)、一个或多个气缸(3)、安装在所述一个或多个气缸推杆上的气缸锤头(4),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壳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1)、与所述一个或多个气缸(3)一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位置传感器(5)、与所述一个或多个位置传感器(5)一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位置触发器(6)、与所述一个或多个位置触发器(6)一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位置触发器支架(10);所述控制单元(1)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到所述执行机构(2)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位置传感器(5)以高度可调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气缸的侧壁或电解槽侧壁或气缸支撑架上,所述位置触发器支架(10)一端安装在所述气缸锤头(4)的端部,另一端安装有所述位置触发器(6)并延伸至所述位置传感器(5)的触发区域上方。
根据上述的打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个或多个气缸侧壁或所述电解槽的侧壁上安装有一个或多个固定支架,一个或多个位置调节器(7)安装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固定支架上,所述一个或多个位置传感器(5)分别安装在所述一个或多个位置调节器(7)上。
根据上述的打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竖直面板,在该面板上设有高度不同的孔;所述位置调节器(7)为横杆,该横杆一端固定于所述孔内,另一端固定所述位置传感器(5)。
根据上述的打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个或多个气缸侧壁或所述电解槽的侧壁或气缸支撑架上安装有一个或多个固定支架,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固定支架上分别竖直安装有一个或多个电动推杆(8),所述一个或多个位置传感器(5)分别安装在所述一个或多个电动推杆(8)上;所述电动推杆(8)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1)的控制信号输出端。
根据上述的打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触发器支架(10)由水平杆和竖直杆组成,所述水平杆安装在所述气缸锤头(4)的端部,所述竖直杆延伸至所述位置传感器(5)的触发区域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自由调节打壳锤头浸入电解质中的深度,减少锤头在电解质中的停留时间,能够减少甚至避免打壳锤头粘连和火眼卡堵,延长打壳气缸使用寿命,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电解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实现铝电解过程节能降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打壳装置的实施例1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打壳装置的实施例2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打壳装置的实施例3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326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