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离心轴流式风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35520.1 | 申请日: | 2015-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3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詹腾;翟方志;刘智远;周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联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F04D29/40;F04D29/60;H02K9/04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合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4 | 代理人: | 欧颖;吴婷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心 轴流 风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流体机械领域,涉及一种离心轴流式风机,具体为一种动车组牵引电 机冷却用高压离心轴流式通风机。
背景技术
牵引电机是机车高速重载运行的关键部件。牵引电机工作时,由于负载高速度快,电 机内部绕组将产生大量的热量。为防止牵引电机过热损坏,保证了机车的正常工作,需配 套通风机给牵引电机强迫散热,通风机是机车通风系统中的核心部件。
牵引电机悬挂于机车底部位置,通过管道送风冷却,由于机车布局考虑送风管道较长 阻力较大,而牵引电机冷却需要的风压也较高,因此对通风机提出高压大流量的要求。现 有的离心风机能够满足高压的特点,但是其结构的特点需要较大的空间且通风的流量较小; 而轴流风机能够满足空间安装尺寸和流量的需求,但是其输送的压力较低,难以达到高压 力。
中国发明专利CN201110049606.0涉及一种既具有轴流风机流量大,可以按要求设计 成各种不同流量压力比的气流轴向进出的管道式离心风机及离心导流方法。机壳呈管道结 构,进风端板、出风端板分别安装于机壳的前后端,气流从进风端板的圆口进入风机,从 出风端板的圆口排出,达到气流同轴进出的目的;电机位于管道中心,离心式叶轮安装在 电机轴上且离心式叶轮与进风端板之间设有集流器,其集流器收敛口适度插入叶轮的入口, 顺利规束气流进入离心式叶轮;出风导流器安装于机壳内壁后部,其收敛端对准出风端板 的圆口,规束气流由此排出;整流导流器焊接于机壳内壁,其收敛端与离心式叶轮的上部 外缘间隙配合。启动所述风机的电机后,电机带动离心式叶轮旋转,离心式叶轮旋转产生 吸甩作用,使气流从进风端板的圆口进入集流器,使气流由通常的切线方向的出风口排出 改变为经出风导流器导流由出风端板的圆口排出,达到气流同轴进出的目的。
上述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既弥补了轴流风机的不足,又弥补了离心风机的缺陷。但该风 机并未对其内部结构做出细化的设计和优化,使得该风机的效率最高只能达到55%左右。 因此,本领域需要设计一种同时具有流量大、噪音低、所占空间小、安装简便且效率高的 风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难点,在有限空间内保证风机合理的布局安装 前提下,进一步提高风机压力和效率,设计一种离心轴流式双叶轮风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心轴流式风机,包括圆筒形的机壳,设置于机壳轴向前端的进 风口和轴向尾端的出风口,机壳内从轴向前端至尾端依次设置的进风集流器、离心叶轮、 电机支撑筒和轴流叶轮,设置在电机支撑筒内的电机,径向上设置在机壳与离心叶轮之间 的挡风环,以及径向上设置在机壳与电机支撑筒之间的导叶;所述离心叶轮包括连接在电 机主轴上的离心叶轮轮毂以及从轴向前端至尾端依次设置的前轮盘、叶片和后轮盘;所述 轴流叶轮包括连接在电机主轴上的轴流叶轮轮毂以及轴流叶轮主体;所述挡风环包括弧状 体,所述弧状体的弯曲方向为利于气体流向出风口的方向;挡风环的轴向尾端固定设置在 机壳的内壁上,其轴向前端为自由端,且挡风环的轴向前端与前轮盘尾端平齐或位于前轮 盘尾端的轴向前端。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离心叶轮4和轴流叶轮6均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离心叶轮 和轴流叶轮,所述导叶也可以是风机中常规导叶。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离心叶 轮为轴向进风而径向出风;轴流叶轮为轴向进出风。
本实用新型中的挡风环有利于气流由径向流动转为轴向流动;在电机支撑筒内装有双 轴伸电机,电机的两轴端分别安装离心叶轮和轴流叶轮;在圆筒形机壳外部设计有风机安 装座11,在电机支撑筒的内部设计有电机支撑座;在机壳和电机支撑筒之间焊接有导叶。
本实用新型中,气体从集流器3的轴向方向进入离心叶轮4,通过离心叶轮4的做功 下,气流的全压增大,此时气流由轴向变为径向流动,离开离心叶轮。在挡风环8的作用 下,气流由径向变为轴向流动。采用离心叶轮的原因在于,离心叶轮相对轴流叶轮的压头 高,比转速小,所以气流获得的压力大。挡风环8采用一种含弧状体81的环状结构,有 利于气流转弯,减少气体流动损失,进而提高风机的压力和效率。气流转为轴向流动后, 进入导叶9。气流在导叶中,一者将气流的部分动压转化为静压,二者调整气流的转折角, 使其同轴流叶轮6之间有一个负冲角,这种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气体的压力。气流从导叶 9中流出后进入轴流叶轮6,通过轴流叶轮进一步做功后,提高气体的全压,且气流出气 方向为轴向流动,从机壳轴向尾端的出风口10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联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株洲联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355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