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卡卡座和机顶盒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37058.9 | 申请日: | 2015-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58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方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创维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21/41 | 分类号: | H04N21/41;H04N21/4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卡 卡座 机顶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顶盒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卡卡座和机顶盒。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各地高清数字电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高清数字电视内容进入广大收视者的视野。内容提供商和广电运营商为了保护数字内容的商业利益,必须在机顶盒里面集成条件接收系统(简称CAS,ConditionalAccessSystem)。虽然,无卡CA系统(无卡条件接受系统)也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但目前包含智能卡的CA方案应用更为广泛、普遍。
目前集成CAS的机顶盒,使用带智能卡CA的方式较多。通常是在机顶盒等终端接收设备中,在其硬件上设计符合ISO7836标准的智能卡接口电路。该智能卡接口电路包含插入和固定智能卡的卡座。这种卡座上设置有金属弹片,当智能卡插入卡座时,通过智能卡的金属触点与卡座的弹片相接触进行固定,以完成智能卡与机顶盒主控芯片的通信。插入时卡座上产生检测信号,该检测信号传回主控芯片后,即可表明有智能卡插入。通过这种通过弹片和金属触点固定智能卡的方式是基于物理接触的方式来实现的;虽然具有成本优势,但由于卡座的弹片与智能卡的金属触点的接触容易受机顶盒震动影响、或者高温使智能卡变形影响接触;接触可靠性和稳定性较差,并且还无法自动调节接触不良的情况。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卡卡座和机顶盒,以解决现有智能卡与智能卡卡座接触可靠性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卡卡座,包括智能卡卡座本体和固定在智能卡卡座本体上的若干个金属弹片,其还包括用于输出预设电流的驱动控制电路,至少一个金属弹片的表面设置有磁性层,所述金属弹片上缠绕预设匝数的线圈,所述线圈与驱动控制电路连接;驱动控制电路启动输出预设电流至线圈,产生磁力吸附智能卡的触点;驱动控制电路关闭无预设电流输出。
所述的智能卡卡座中,所述磁性层为在金属弹片的表面涂覆的一层磁性材料。
所述的智能卡卡座中,所述线圈采用微型线圈。
所述的智能卡卡座中,所述磁性层设置在金属弹片的直立部位。
所述的智能卡卡座中,所述表面设置有磁性层和线圈的金属弹片为用于检测智能卡拔插状态金属弹片。
所述的智能卡卡座中,所述表面设置有磁性层和线圈的金属弹片为用于检测智能卡拔插状态的金属弹片、及用于给智能卡供电的金属弹片。
所述的智能卡卡座中,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包括MOS管和电阻,所述MOS管的源极通过电阻连接电源端,MOS管的栅极连接机顶盒的CPU,MOS管的漏极连接线圈。
一种机顶盒,包括CPU,其还包括所述的智能卡卡座;
所述智能卡卡座连接CPU;所述智能卡卡座用于检测智能卡的插入状态并输出对应的卡检测信号给CPU,所述CPU根据卡检测信号输出控制信号控制驱动控制电路的启闭。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卡卡座和机顶盒,通过在至少一个金属弹片的表面设置磁性层,金属弹片上缠绕预设匝数的线圈,所述线圈与驱动控制电路连接;驱动控制电路启动输出预设电流至线圈,产生磁力吸附智能卡的触点,使接触稳定;驱动控制电路关闭无预设电流输出;这样即可使智能卡卡座的金属弹片与智能卡的触点良好接触,解决了因震动或高温导致触点变形,引起接触不良使智能卡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提高了用户收看加密节目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卡卡座的金属弹片应用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卡卡座的驱动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顶盒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卡卡座和机顶盒,针对传统智能卡卡座与智能卡接触不可靠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智能卡卡座的接触固定方式且能对接触不良自动调节。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创维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创维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370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音频配线剔线理线器具
- 下一篇:一种集成CCD驱动时序及系统测试的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