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电梯用提拉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39327.5 | 申请日: | 2015-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0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成轩;王鹏飞;李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赛福天钢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G1/00 | 分类号: | F16G1/00;F16G1/12;F16G1/16;F16G9/04;B66B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张海英;胡彬 |
地址: | 214192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电梯 用提拉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电梯用提拉件。
背景技术
在电梯设备中,提拉件用于拽引承载电梯轿厢进行上升和下降。提拉件的 强度是体现电梯性能和安全性的重要参数之一。
现有的电梯主要使用钢丝绳作为提拉件,为了保障提拉件的强度需要使钢 丝绳直径足够大,进而要求拽引轮和拽引电机的尺寸也相应增大,相应的对电 梯的结构和建筑空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电梯的制造成本很高。作为对电梯提 拉件的改进,现有技术中已经提出了用包覆多根线接触钢丝绳的钢带代替单一 钢丝绳,虽然减小了钢带内钢丝绳的尺寸,解决了电梯拽引轮和拽引电机的尺 寸大的问题,但尺寸较小的线接触钢丝绳的拉伸强度不能保障,而且钢丝绳之 间的连接强度不够,极易造成整个钢带结构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强度更高、结构更加稳定的高强度电梯用提拉件。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强度电梯用提拉件,所述提拉件为涂覆材料包覆 抗拉体形成的带状结构,所述抗拉体沿带状结构的长度方向延伸且长度不小于 带状结构的长度,所述抗拉体沿带状结构的宽度方向阵列有多个,所述抗拉体 为由钢丝捻制成的面接触钢丝绳或同时包括面接触钢丝绳和线接触钢丝绳或同 时包括面接触钢丝绳、线接触钢丝绳和点接触钢丝绳。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带状结构的中心位置的抗拉体为面接触钢丝绳, 靠近中心位置两侧的抗拉体为线接触钢丝绳,再外侧为面接触钢丝绳的两种钢 丝绳交替的方式排列。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带状结构的中间段为面接触钢丝绳,两端的外 侧段为线接触钢丝绳。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面接触钢丝绳个数占抗拉体总数的70%-80%,所 述线接触钢丝绳个数占抗拉体总数的20%-30%。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带状结构的中间段为面接触钢丝绳,两端的外 侧段为点接触钢丝绳,面接触钢丝绳与点接触钢丝绳之间为线接触钢丝绳。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面接触钢丝绳个数占抗拉体总数的70%-80%,所 述线接触钢丝绳个数占抗拉体总数的15%-25%,所述点接触钢丝绳个数占抗拉体 总数的5%-15%。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带状结构的中间段为面接触钢丝绳,两端的外 侧段为交替布置的线接触钢丝绳和点接触钢丝绳。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面接触钢丝绳个数占抗拉体总数的70%-80%,所 述线接触钢丝绳和点接触钢丝绳的总数占抗拉体总数的20%-3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采用面接触钢丝绳或者合理布置面接触钢丝绳和其他两种钢丝 绳可实现根据实际需求保障提拉件的强度,除此之外,面接触钢丝绳与涂覆材 料之间为面接触,有效防止了两者接触时产生的集中应力使结合力减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电梯用提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抗拉体;2、涂覆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优选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用提拉件,如图1所示,提拉件为涂覆材料2包 覆抗拉体1形成的带状结构,抗拉体1沿带状结构的长度方向延伸,优选的, 为保证提拉件的强度,使抗拉体1的长度在长度方向上贯穿整个带状结构。抗 拉体1沿带状结构的宽度方向阵列有多个且多个抗拉体1平行设置。
抗拉体1为由钢丝捻制成的面接触钢丝绳或同时包括面接触钢丝绳和线接 触钢丝绳或同时包括面接触钢丝绳、线接触钢丝绳和点接触钢丝绳。上述三种 结构的钢丝绳均由若干根钢丝捻制而成,其中面接触钢丝绳各股内钢丝呈螺旋 面接触状态,股绳的圆周表面光滑、结构稳定、股内钢丝的位置固定,因此, 抗拉强度强。线接触钢丝绳股内钢丝呈螺旋线接触状态,点接触钢丝绳股内钢 丝间呈点接触状态,抗拉强度依次减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赛福天钢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赛福天钢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393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速箱传动装置
- 下一篇:多功能同轴调整避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