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电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41577.2 | 申请日: | 2015-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04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吕富勇;唐迎川;李鹏生;赵嘉敏;程文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F29/12 | 分类号: | H01F29/12;H02J50/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 电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磁共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可调电感装置。
背景技术
磁共振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系以及军事奈米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提出的。系统采用两个相同频率的谐振物体产生很强的相互耦合,能量在两物体间交互,利用线圈及放置两端的平板电容器,共同组成谐振电路,实现能量的无线传输。2007年6月,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电磁线圈实现了距离2米的60W电力的传输,他们采用了全新的思考方式,采用了两个能够实现共振的铜线圈,依靠共振进行能量的传输。
谐振线圈是磁共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能量收发感应元件,谐振线圈本质上是一个含分布电容的电感,该线圈的恒频控制对能量高效收发尤为关键。综观现有基于结构的电感线圈调节技术,主要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主要基于磁芯位置的调节,改变电感、磁芯的使用,该方法适合于频率较低场合,不适合高频磁共振电能传输系统。
第二种采用磁致伸缩实现移动,此机械结构调节电感相对精确,但只能实现等间距调节,无法保证电感的谐振频率不变,且磁致伸缩器件会干扰电感磁场同时也易受大功率磁场干扰。
第三种通过压电伸缩结构调节电感,同样只适合等间距微调,调节能力有限,且压电系统也容易受大功率磁场干扰。
由此可见,现有基于结构调节的电感技术比较适合在小功率弱磁场合使用,而在高频大功率磁共振耦合电能传输中使用存在明显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调电感装置,能够调节线圈间隙不均匀变化分布,实现线圈电感与分布电容的可调,同时保证谐振频率恒定,适用于高频大功率场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调电感装置,包括n个拨盘、m个平移驱动杆、n个驱动变向机构、n个电机以及控制器,线圈缠绕在各拨盘上,其中m为n的整数倍;每个拨盘上开有m个孔,其中有m/n个孔是螺纹孔,其余为光孔,每根平移驱动杆一端的表面刻有一定长度的螺纹,其余表面光滑;每个拨盘上的每1个孔分别对应1根平移驱动杆,每根平移驱动杆的螺纹端依次穿过n个拨盘上与之对应的孔,所有平移驱动杆之间相互平行;每个拨盘上的m/n个螺纹孔的直径与穿过它们的平移驱动杆的直径相同,每根平移驱动杆的直径仅与其穿过的n个孔中的1个螺纹孔的直径相同,其余n-1个孔的直径均大于该平移驱动杆,各平移驱动杆能够通过螺纹带动开有相同直径的螺纹孔的拨盘;所述n个驱动变向机构分别与n个拨盘和n个电机一一对应,每个驱动变向机构与对应的电机接触,且设置在能够带动该驱动变向机构对应的拨盘的平移驱动杆的光滑表面上,所述n个电机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控制电机转动,并通过驱动变向机构带动相应的平移驱动杆平移,平移驱动杆再通过螺纹使相应的拨盘左右移动,从而改变线圈间的间隙,实现电感的调节。
其中,m为n的2倍,即每个拨盘上有2个孔的直径与穿过这2个孔的平移驱动杆的直径相同。
其中,所述驱动变向机构包括1个蜗轮蜗杆、1个大齿轮和2个小齿轮,所述蜗轮蜗杆的一端套在对应电机上,另一端与大齿轮拟合,所述2个小齿轮分别设置在能够带动该驱动变向机构对应的拨盘的2根平移驱动杆的光滑表面上,且2个小齿轮均与大齿轮拟合,当电机转动时,蜗轮蜗杆带动大齿轮转动,大齿轮带动2个小齿轮转动,2个小齿轮分别带动2根平移驱动杆平移,从而带动相应的拨盘左右移动。
其中,该装置还包括数个支架,这些支架设置在平移驱动杆的两端以及平移驱动杆的螺纹面与光滑面的交界处。
其中,所述控制器采用单片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调节拨盘使各拨盘间隙疏密不均匀分布,使得电感和分布电容的变化量反向非线性增减,电感增大时电容减小或电感减小时电容增大,在这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线圈的电感和分布电容的乘积保持恒定。从而使线圈的电感和分布电容值可变,谐振频率固定,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高频大功率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平移驱动杆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1、支撑架;2、拨盘;3、驱动变向机构;4、平移驱动杆;5、电机;6、线圈;7、蜗轮蜗杆;8、小齿轮;9、大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415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