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据线缆收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42320.9 | 申请日: | 2015-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9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廖研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00052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线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算机辅助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线缆收放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及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主机上都配备有很多数据线缆, 如信号线、网线、键盘线等等;当多台计算机安装于空间狭小或人员安排密集 处时,如办公楼,容易造成多台计算机的多根线缆交错设置,这不仅布置混乱, 影响现场美观,而且操作人员需要更换计算机设备地点或需要进行维修时,线 缆互相缠绕,很难分清,容易造成误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 便于对计算机配备的线缆进行归纳、便于定位的收纳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数据线缆收放装置,包括由左盒 体和右盒体扣合而成的盒体;所述左盒体的顶部边缘及底部边缘分别开有半圆 形缺口,所述右盒体的顶部及底部分别开有半圆形缺口,所述左盒体及右盒体 合拢后,两个半圆形缺口合成一个圆形孔;
所述左盒体的盒面开有凹槽,凹槽内设有两块定位板,两块所述定位板的 一端分别通过销轴活动连接在所述凹槽的两端;
所述右盒体上设置有吸盘。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用时,将左盒体和右盒体打开,将计算机的电源线 或者数据线通过右盒体底部的半圆形缺口放入右盒体内,然后再通过右盒体顶 部的半圆形缺口伸出,最后将所述左盒体和右盒体合拢,以便快速收纳计算机 的各种线缆。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凹槽内的定位板进行定位:将凹槽内的两块 定位板打开,然后通过这两块定位板可以卡在桌子边缘处以进行定位。本实用 新型也能够通过吸盘吸附在计算机机箱上,十分方便。
较佳的,所述左盒体和右盒体均由橡胶制成。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能够减 少被摔坏的几率,更加耐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能够对计算机配备的线 缆进行归纳,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便于定位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左盒体和右盒体分开时的结构示意 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左盒体和右盒体合拢时的结构示意 图。
图3是图2的后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定位板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数据线缆收放装置,包括由左盒体1和右盒体2 扣合而成的盒体;所述左盒体1的顶部边缘及底部边缘分别开有半圆形缺口, 所述右盒体2的顶部及底部分别开有半圆形缺口,所述左盒体1及右盒体2合 拢后,两个半圆形缺口合成一个圆形孔;所述左盒体1的盒面开有凹槽,凹槽 内设有两块定位板3,两块所述定位板3的一端分别通过销轴活动连接在所述凹 槽的两端;所述左盒体1的一侧壁设有定位圆柱4,所述定位圆柱4的一端与所 述左盒体1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圆柱4的另一端连接有圆形挡板5;所述圆形挡 板5与所述左盒体1的侧壁平行且所述圆形挡板5的半径是所述定位圆柱4横 截面半径的3倍;所述左盒体1的另一侧壁边缘开有定位缺口,所述定位缺口 的宽度为所述定位圆柱4横截面半径的1.5~2倍;所述右盒体2内设置有绕线 块6,所述绕线块6与所述右盒体2一体成型;所述右盒体2上设置有吸盘7。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盒体1和右盒体2均由橡胶制成。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 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 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 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未经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423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紫芝菌丝体多糖精制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下一篇:一种硬盘盒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