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培养烟粉虱注灌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20942370.7 申请日: 2015-11-24
公开(公告)号: CN205213899U 公开(公告)日: 2016-05-11
发明(设计)人: 张晓云;赵丽玲;丁铭;李婷婷;尹跃艳;卢训;钟静;张仲凯 申请(专利权)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K67/033 分类号: A01K67/033
代理公司: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代理人: 康珉
地址: 650223 ***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培养 烟粉虱注 灌装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毒媒介昆虫与寄主作物互作研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培养烟粉虱注灌装置。

背景技术

烟粉虱(Bemisiatabaci)是世界上危害最大的入侵物种之一,在入侵过程中对中国以及其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许多农作物造成毁灭性危害。云南发生的双生病毒绝大多数属于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烟粉虱是该属病毒唯一传播介体,又称粉虱传双生病毒(Whitefly-transmittedgenminiviruses,WTGS)。烟粉虱在我国很多地区早有记载,但一直不是主要的害虫,近年来烟粉虱突然在我国华北地区发生并造成严重的危害,烟粉虱世代重叠通过摄取植物汁液分泌蜜露以污染植物产品,传播病毒和引起植物生理异常,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一些学者开始重视烟粉虱的研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些研究者发现不同的烟粉虱种群在某些生物学方面存在差异。烟粉虱能传播病毒,但不同生物型的烟粉虱传播病毒的能力以及与病毒的关系常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如A型烟粉虱主要传播新旧大陆联体病毒和葛芭黄叶病毒;B型烟粉虱传播新旧大陆联体病毒和少量葛芭黄叶病毒;E型烟粉虱传播Asystasia金色花叶病毒;J型烟粉虱传播番茄黄卷叶病毒也门品系;N型烟粉虱传播花叶病毒;非木薯型烟粉虱传播新大陆联体病毒;木薯型烟粉虱传播非洲木薯花叶病毒;秋葵型烟粉虱传播旧大陆联体病毒而不传非洲木薯花叶病毒;Sida型烟粉虱传播新大陆联体病毒而不传Jatropha花叶病毒。

不同生物型烟粉虱传播病毒的机理等情况各不相同。如一些生物型烟粉虱不能传播某些联体病毒,可能是由于不能取食该病毒感染的植物寄主,而不是由于没有传播的能力。对于传播同一种病毒的不同生物型烟粉虱,其传毒能力差异不是由于摄取病毒的能力不同,而是由于传播途径中的获取或传播时期存在差异。另外,同一生物型的烟粉虱不同性别间传播病毒的能力也不同。

介体传染是植物病毒研究中的特殊问题,研究传毒飞虱的生活习性、传毒机理、传毒能力等,对病毒病的流行分析、病毒的控制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这些研究中,首先要对传毒飞虱进行饲养及转移。为了保障研究所使用的虫源质量、传毒媒介虫源不被污染,到目前为止,现有饲养烟粉虱的养虫方法是将种植有烟飞虱寄主植物的花盆放置于养虫笼内,再将烟粉虱接种在寄主植物上,经常对寄主植物进行浇水、施营养液等管理,使烟粉虱在养虫笼内能够从寄主植物获取充足的养分。参见图3,养虫笼是有个六个面都用孔径小于1毫米的纱网封闭的长方体笼,养虫笼有一个带拉链的门和一个窗口,还附设有一个窗口纱网,窗口纱网的两端均为敞口,其中一端口与养虫笼的窗口连接,另一端口通过窗口纱网的柔性打成结使该端口封闭。对笼子里的寄主植物进行浇水或浇施营养液时,均是操作人员通过打开窗口纱网,手持盛有水或营养液的勺,伸入窗口内将水或营养液浇灌在寄主植物的根部。在此浇灌水或营养液的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养虫笼内的烟粉虱容易乘机从窗口逸出;2、人为的干扰烟粉虱的生活,还可能损伤烟粉虱,影响对烟粉虱的后续研究;3、由于有多个生物型烟飞虱需要饲养,操作人员在浇灌第一种生物型烟飞虱寄主植物时,由于虫体极小,虫体容易附着在操作人员的手上或手背上,当操作人员接着对第二种生物型烟飞虱寄主植物浇灌水或营养液时,附着在操作人员的手上或手背上的第一种生物型烟粉虱易混入第二种生物型烟飞虱中,严重影响第二种生物型烟飞虱的纯度和后续研究。为了避免这种交叉污染,操作人员需要间隔一天再浇灌第二种生物型烟飞虱寄主植物,再隔一天浇灌第三种生物型烟飞虱寄主植物,这无形之间增加了工作的复杂程度,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急需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法解决这些难题。

经文献检索,未见与本实用新型相同的公开报到。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培养烟粉虱技术中对寄主植物浇灌存在虫源交叉污染,工作效率低,容易干扰烟粉虱正常生活、烟粉虱容易逸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培养烟粉虱注灌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提供一种培养烟粉虱注灌装置的技术方案是:设有塑料瓶、连接管、长软管、滴液软管和T形三通管,所述塑料瓶的瓶盖与连接管的一端连通且在连接处密封固定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与长软管的一端密封连接,长软管的另一端与T形三通管的垂直管管口密封连接,滴液软管的两端分别与T形三通管的水平管两端密封连接,在滴液软管的管壁均布有2个以上的孔。

所述滴液软管管壁上的孔的孔径≤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423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